本刊评论员 辛农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何谓“共同缔造”?顾名思义,就是党员干部与群众携起手来,一起创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发动群众,使其真正参与进来,让群众完成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角色转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并不善于发动群众。有的在开展工作时习惯于依赖自我经验,把群众的意愿和建议“晾”在一边;有的在动员群众时喜欢咬文嚼字,自己讲得很起劲,群众却听得云里雾里;还有的甚至不敢面对面与群众沟通,更别提发动群众参与某项工作。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干部干,群众看”,资金和精力花了不少,效果却大打折扣。
因此,要培养一批掌握“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的骨干人才,必须让他们深刻理解发动群众的重要性,持续锤炼和增强发动群众的本领。
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做好群众工作,仅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不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艺术,是无法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也无法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党员干部要把做群众工作,当成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扑下身子接地气,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学会用百姓的话语体系和他们沟通交流。与有困难的群众、有爱心的群众、有责任感的群众交朋友,善于拉家常,细听真心话,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只有宣传和教育群众,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发动群众。党员干部要在自身对政策理解掌握透彻的前提下,让政策与群众需求进行“双向互动”,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去宣传好政策,针对群众的“问”做好明确清晰的“答”。要笃定精益求精的信念,深入研究政策,把宏观的政策“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心贴心讲解、面对面释疑,让群众在理解中自我觉悟,心甘情愿地自觉行动。
要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相信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甘当“小学生”,汲取群众的智慧。是修路,还是架桥,群众最清楚。组织发动群众,一定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实践经验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制订既行之有效、群众又认可的工作方法,才会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