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作为文物大区,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四普”工作要求,以组织为基,宣传为翼,培训为魂,经费为盾,人员为本,使得“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组织保障及时响应,精准布局。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郧阳区迅速行动,成立了郧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建普查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高效工作机制,制定并印发了《郧阳区第四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宣传方案》,特别是各乡镇及村民的积极配合,为“四普”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宣传动员广泛覆盖,深入人心。5月29日,郧阳区召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田野启动仪式,并发表了《郧阳区召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全面覆盖,到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的精准推送,各类宣传形式百家争鸣,让“四普”的意义、目的、方法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学习培训全面深入,提升能力。5月22日上午,十堰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暨田野调查工作部署会在郧阳区召开。会议邀请了湖北省古建筑中心副主任邓蕴奇等多名专家学者对普查队员进行了多轮次、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文物普查的工作流程、标准要求、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实际操作等多个方面,为后期“四普”数据的专业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后勤保障大力支持,稳健前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区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区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多方筹措,明确专项经费支持,确保了普查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为“四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费后盾。
区“四普”领导小组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带队深入田野普查一线,看望慰问普查队员,现场探讨解决普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市“四普”工作专家组督导指导郧阳区“四普”工作,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区“四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普查队伍专业高效,精益求精。人员素质是“四普”工作成功的关键。郧阳区高度重视普查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从区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严格筛选出了9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身体素质好、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参与“四普”工作。普查队员不惧高温酷暑和蚊虫叮咬,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田间地头、荒郊野岭的沟沟壑壑,运用无人机、长焦相机、RTK等设备围绕文物本体、附属单位进行拍摄测量、卫星定位、图像绘制、资料命名登记更新等工作,切实掌握文物的保护状况、空间地理、使用情况以及基本信息,实时录入第四次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软件,专业高效地完成了“四普”田野调查工作。
截至11月10日,郧阳区已顺利完成“三普”885处文物点现场数据复核工作,“三普”复查率为100%,新发现文物点40处。“四普”过程中,宣传报道25次,其中,省级媒体报道4次。
下一步,郧阳区将持续推进“四普”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普查方案计划及阶段划分,根据丹江口库区旧石器专项调查的线索清单,开展郧阳区旧石器遗址实地调查,按本次普查登记表进行信息采集与填报,核准、补充、完善相关信息。二是依法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健全名录公布体系。三是开展普查成果汇总,建立郧阳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并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共享,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让文物“家底详实、有数可查、服务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