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水源与农民增收两不误!郧阳这场协商会“偏题”却没“跑题”

郧阳区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我区先后经历了两次淹没、两次搬迁、三次移城,累计搬迁移民近18万余人。到2021年12月12日,七年累计向北方调水逾441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7900万余人。境内丹江口水库郧阳汇水量占比达70%,被称为南水北调大“水井”。为铭记库区移民的牺牲精神、努力营造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良好氛围,该区筹划选址在移民大镇——柳陂镇建设“爱源广场”,但建设却非易事。

4月26日上午,郧阳区政协邀请区政府2名副区长,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水利湖泊、生态环境、财政等8个区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爱源广场建设协商恳谈会”,专题商讨广场建设资金不足难题破解的路径、办法。

但事实上,在听取柳陂镇有关广场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后,区政协委员徐芬第一个发言,就“偏题”了:“广场建设规划既要突出水源保护主题,更要做好文旅融合、结合文章,让其成为临近几个库区村民增收的支点、业余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

随后,与会者的“偏题”发言,一个接一个。

“每逢双休、假日,汉江美景已成为周边市民休憩游的目的地。” 詹才朝委员紧接话题,建议建设规划应拓展旅游空间,延伸游客观赏游览时间,刺激消费,以此带动农家乐、农特产业发展。

在杞俊洪委员看来,地标性雕塑应融合“十年禁渔”及爱水、护水、节水元素主题。同时,应该注重生态、绿色自然化板块布局,推进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共建。

王贤文委员认为,守护一江碧水政治意义、现实意义重大,广场规划板块应充分体现党建元素、移民精神、“两山”理论。他建议,配套建设布局培训中心、研学教育等项目,既能确保“以场养场”,又利用带动群众增收。 

“偏”到了“一线”,“跑”出了建言。这样的政协好声音,源于群众,得益于郧阳区新一届政协创新建设的“三大共商共建基地”。

今年,郧阳区政协依据区委、区政府提出“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定位、新目标,启动建立践行“两山”理念协商基地、库区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创业发展协商基地、水质保护协商基地,通过政协委员收集社情民意、视察调研、协商恳谈、对口联谊,为库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建言献策,推动库区避险搬迁安置机制、产业转型和移民后扶机制、“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三大创新”,擦亮“协商在一线”工作品牌,助力“汉江生态城”建设。

为做好本次“协商恳谈功课”,会前,郧阳区政协就组织部分界别委员走进“爱源广场”选址一线、相邻村组展开调研,广泛征集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委员们的发言虽然‘偏离’广场规划与功能布局优化,但对其建设主题而言却并没有‘跑题’。”诚如主持会议的区政协主席党永生所言:“怎么把广场建设为一个爱护水源的‘打卡地’,成为带动产业振兴、农民致富的‘引爆点’,没有一个系统思维的规划引领,就失去了其建设的必要性。”

“好!委员们给出这么好的建设方案,没有道理不支持。”“坚信爱源广场的建设,必将成为呵护一江清水、增加库区群众收入新的‘引爆点’,我局将迅速争取项目支持。”区文体旅局长方周圆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表态——

“发改局积极对接项目前期申报工作,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财政局除整合产业资金支持外,再调剂专项资金支持。”

“水利湖泊局除铺设广场用水专线外,并从南水北调专项资金中重点支持。”

……

“这场协商会,委员们的发言‘偏题’却没‘跑题’,也多亏有了他们的‘锦囊妙计’,不仅丰富了广场规划的内涵,而且资金来路、乡村振兴的门路也有了。”党永生现场列出了9月18日争取建成、纪念调水汇水十周年、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施工图和时间表。


(作者:陈新才 陈红梅 杨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