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阳:创新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傍晚时分,暑热渐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10场活动走进谭家湾镇十方院村,乡亲们早早地吃完了晚饭赶到现场围成了一圈。一场“冒热气”“接地气”的文化文艺节目表演在篮球场上拉开帷幕。

快板舞、郧阳四六句、民俗乐舞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一个接一个,中场休息时还穿插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时政热点有奖问答。

“表演有郧阳地方特色,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谭家湾镇居民王贤成听得入迷,接受采访时眼睛还不舍移开表演场地。

曾经,文明实践站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文艺节目形式单一、质量参差不齐、吸引力不大、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匮乏,基层所、站基本难以组织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活动。”郧阳区五峰乡宣传委员丁梦洁说,“老百姓一开始很喜欢,但仅靠乡镇资源很难创新,时间长了,就那几个节目,群众就没了新鲜感。”

“问题的症结在于基层资源不足。”郧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海伦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是要整合、激活带动优质资源“流动”起来。于是,由郧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区直部门、乡镇及社会资源成立了一支“流动”的队伍,即“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流动实践站的每场活动一般由10个文化文艺节目构成,同步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志愿服务。文化文艺节目采用“3+4+3”模式,即:郧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编创3个节目、社会各界和各级各部门提供4个节目、流动实践站所到乡镇提供3个节目。同时,乡镇优秀节目,可选拔后参加全区流动。

在表演场地的另一侧,是实践站的志愿服务区,义诊、义剪、家电维修、农技宣讲等服务台一字排开,许多群众看完表演就来排队。

郧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梅华表示,按照“各端一盘菜、共办一桌餐”的思路,在活动人气上做加法,在活动成本上做减法,在活动影响力上做乘法,在活动形式上做除法。把党的声音和温暖“面对面”地传递到每一位群众的心坎上,让“流动实践站”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释放倍增效应。

65岁的黄畈村村民肖廷德有一手理发手艺,从十几岁开始做学徒,拿了45年剪刀。“听到有志愿服务活动,我就报名来了,为村民免费理发。”他熟练地抖落理发布上的碎发,又哼着小曲招呼着下一个客人。

“剪了头发,我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几岁。”50岁的谭家湾村村民郑全铎说,“我还领了教种蔬菜的惠农手册,都是对咱农民实用的东西。”

如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郧阳区盘活全区现有理论宣讲、党员教育、文艺文化、科技科普、普法宣传、健康医疗、志愿服务等资源,激活带动乡镇、村资源,着力构建起文明实践“矩阵”。

2019年以来,郧阳区在20个乡镇和349个行政村分别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依托“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次次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大餐,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让更多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区中心、乡镇所、村站之间的固定场所限制,变被动为主动,激活、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促。”郧阳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胡先平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流动”实践站和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更好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作者:李伟 宋立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