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建好乡村振兴新队伍,做到决策共谋
龙韵村在各项发展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大事共谋,村级重大事务,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规范程序进行,特别是村级合同、村级公司、合作社支出审批,均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纪检委员、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让群众监督贯穿始终。在决策方式上,改变过去的“自上而下”,向“上下结合”转变,重大事务在决策前,先深入场院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在决策前就深度参与。在公开方式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公示栏、云广播等方式,最大程度进行公示公开。
科学谋划产业,打造强村富民新示范,做到发展共建
做实兜底产业。坚持“人员向安置点集中、安置点向产业基地集中、产业基地向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集中”,在村庄周边配套建设60亩香菇种植基地,培育香菇种植大户15户,发展香菇30万棒,带动167户贫困家庭务工增收。建设龙韵村袜业扶贫车间,吸收58户家庭参与缝头、翻袜、定型、包装等生产工艺,实现年毛利润155万元。
培育能人产业
大力推进扶贫作坊进农户,对有意向开办家庭作坊的贫困户,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免费提供缝头袜机使用,实现居家就业创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充分挖掘旅游市场商机,帮助发展手工编织小作坊、小商铺、农家乐、小餐馆等,带动137人务工增收。
壮大文旅产业
建设以“乡愁在身边”为核心的村落文化记忆街、工坊街、汉江风情街三条文创街区,有机聚合“耕读文明”和“恐龙文化”元素,打造“农、旅、文、商、学、艺”综合体,累计接待游客123万人次,将村民紧紧依附在各个产业链上,做到了发展共建。
统筹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做到建设共管
高起点规划。坚持城乡统筹、三产融合,将生产与生活、扶贫与扶智、文化与旅游、共建与共享等内涵要素有机结合,突出生态环境,精心布局“花园、果园、菜园”式村落,打造生态宜居新社区,在安置与兴业、建设与发展、管理与运营中,树立“文化+旅游”的典范,打造生态美、产业强的乡村振兴样板。
高品位建设
突出乡村特色,坚持“留住乡土记忆”,对代表性民居修缮改造,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突出文化韵味,设计上充分融入恐龙文化等元素,材料上尽量就地取材,风格上保持清新典雅、简朴大方,置身其中,一步一景,移步易景,处处皆景。
高质量配套
村庄内水电路网全部贯通,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红白理事堂、龙韵大舞台、龙韵大食堂、乡村影院(报告厅)、民宿、生活广场、商业街、扶贫超市、物业管理、社区菜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应俱全,村庄与周边的政府机关、学校、卫生院、酒店、公园、农贸市场、公交站、客运站、污水处理厂等形成完备便捷的10分钟生活圈。
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民服务新风尚,做到效果共评
统筹小区管理
调整村干部职责分工,专人负责居民小区电梯巡查维护、安保、绿化、水电等物业工作,建设摩托车停车棚充电桩4个、休闲亭5个、休闲桌10套、健身设施3套,解决群众诉求21个。
抓实户户走到,开展防返贫监测
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查看“四个不摘政策”是否继续享受,宣传务工信息,了解务工情况,查看全家收入动态是否稳定,干部做得好不好,交给群众考一考,持续开展半年工作场院述职大会,每半年分片区召开述职考核大会,由片区长和小组长向群众进行工作情况汇报,由群众公开打分评价。
创新治理模式,塑造文明和谐新样板,做到成果共享
建强红色堡垒。第一时间将易迁对象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村党支部,高标准建设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设施,为村民提供便民优质服务,建设村史馆,记载龙韵从无到有蝶变过程,承载着脱贫攻坚精神的生动实践,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重要载体。
创新管理机制
推行社区化管理,建立健全党员、警员、卫生监管员、片区长、组长、楼栋长“三员三长”工作机制,聘请“三保两创”人员10人、网格长7人、楼栋长30人,常态化开展户户走到“六查六防”工作,结合爱心超市,建立积分兑换、月评年总等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级管理、树立正确价值观。
强化民风培育
坚持每月播放爱国主义、孝道教育、移风易俗等题材的影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丧礼俗整治、家风家训传承作为重要宣讲内容,开展龙韵好人、好儿媳、最美妇女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道德教化引领群众向善行善,举办“我脱贫我光荣”村民演讲大赛、“十星级”文明户现身说法、“共产党最亲、社会主义最好、勤劳致富最光荣”系列讲座等,宣传身边的榜样,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在全村开展地面卫生、楼栋卫生、家庭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三家建设”,实施垃圾分类,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77户家庭被评为区级以上文明家庭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