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危重患者最集中的科室,在这里,与时间赛跑、与疾病较量是医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14年里,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黄光庆始终心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带领团队并肩奋战,为生命托底、为希望托举。“择一行爱一行,终一生尽其责,没有什么比看到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更有成就感了。”黄光庆说。
勤学深耕百炼成钢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十分凶险,能否对症作出全面高效诊断,帮助患者化险为夷,对医生的综合救治能力要求十分高。“临床实践是最好的‘熔炉’,重症医学科医生的成长要从学会‘守重患’起步。”回想参加工作之初,黄光庆说。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09年正式成立。彼时,年仅27岁的黄光庆从武汉大学内科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到市人民医院工作。为支持新学科建设,他主动请缨,不惧挑战投身到新学科领域。
玉不磨,不成器。为尽快成长,刚参加工作的黄光庆以医院为家,吃住在科室,白天参加培训,夜间抽空自学。为了实时监测重症患者病情,他经常在患者床边打地铺……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为他攒下无比珍贵的“财富”。
医学无止境。黄光庆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2011年至2015年,他先后参加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国际呼吸治疗师、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系统、专业的学习培训,综合救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016年,一名50岁的男子在市内某诊所突发休克、心脏停搏,经120急救通道送进市人民医院 ICU,参与抢救工作的黄光庆熟练运用所学的 ECMO技术,帮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ECMO被视为守护生命的“终极救命武器”,是重症医学目前最复杂、最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此次抢救中,黄光庆主导并独立开展这一技术,为提高区域性重症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注入新力量。
黄光庆深耕急危重症医学学科领域14年,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先进的救治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多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带领团队屡屡创造生命奇迹。他先后获得市人民医院“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医疗技术能手”“杰出青年英才”“杰出人民医师奖”等称号。
技术精湛救死扶伤
去年10月的一天,市人民医院ICU转来一名70岁的患者。该名患者姓赵,帮邻居修建房屋时被忽然倒塌的围墙砸倒,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出现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状。
在经过医院重症医学科、骨科、介入科等科室医生接力治疗后,赵大爷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稳定。然而,在撤离呼吸机时,无颅脑及腹部脏器损伤的赵大爷却突然陷入昏迷,这一反常病情变化引起了黄光庆的警觉。
想起曾救治过的类似案例,黄光庆大胆推测,赵大爷的昏迷可能是因某处骨折导致脑部脂肪栓塞所致。经过脑部 MRI扫描,证实了他的想法——患者胫骨骨折处骨髓脂肪微粒溢出,进入破损的静脉“流入”脑内继而引发栓塞。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在他和团队的救治下,赵大爷最终平安苏醒并顺利出院。
“我会把这些特殊案例记下来,经常复盘,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黄光庆说。
记者在采访黄光庆时,他正把此前经手的一例临床案例制作成课件。案例中的患者是一名高中女生,在校内长跑时突发心脏停搏,后经心肺复苏急救、ECMO等各种治疗后恢复意识。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名女生出现不明原因腹泻,持续近半个月,各种诊治干预手段均未奏效。黄光庆联想到此前有报道使用洗涤菌(粪菌)移植成功救治此类患者的经验做法,他大胆尝试、突破创新,最终找到合适健康菌源多次植入,帮助该患者建立肠道菌群平衡、解除症状。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和生死较量,黄光庆总是竭尽所能,为重症患者破译“重生密码”。
协同作战屡创奇迹
身为科室带头人,黄光庆深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不光要拼速度、拼技术,更要拼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水平。
2019年,黄光庆被派往意大利锡耶纳综合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项培训,学习对方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经验。回国后,他将所学转化运用到科室工作中,常态化开展培训演练,规范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多学科协同机制,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团队业务能力及综合救治质效。
今年5月16日晚7点26分,31岁的赵先生在与妻子逛街途中突发心搏骤停,面朝下栽倒在地,失去意识,妻子急忙拨打120。6分钟后,市人民医院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赵先生脸色乌紫、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各种紧急救治施救后,其心跳和脉搏依旧没有恢复。
被送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赵先生经过长达10分钟的常规心肺复苏术救治,仍未恢复自主循环。黄光庆考虑到心搏骤停最佳抢救时间在4至6分钟,停跳时间越长对患者脑部神经损伤越大,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当即组织为其实施 ECPR(体外心肺复苏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术。
医护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不间断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在无搏动血流的情况下精准穿刺股动静脉,20分钟内为赵先生装上 ECMO。机器持续运转63个小时后,赵先生的心肺功能稳定下来,经过10天精细护理,他最终平安出院。
“抢救工作进行有序、各环节衔接紧密、团队的高效配合,为赵先生赢得了宝贵的生命先机。”黄光庆说,他带领的急危重症“特种兵”团队现有医护骨干力量48人,在团队的高效配合下,科室最高年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000余例,抢救生存率长期保持稳定。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一路走来,黄光庆始终心怀责任:“在协同治病过程中,不仅要治好病,还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