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泉社区是郧阳区立足于“就近选址难、产业配套难、就业增收难、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实际,因地制宜建设的湖北省唯一一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安置郧阳区18个乡镇243个自然村的4155户14989人。为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近年来,郧阳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及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一线协商”平台优势,在青龙泉社区建立“社情民意联络站”“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实践创新基地,组织19名驻站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热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于民协商,广泛凝聚各界共识,多元主体协商协作,让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成为易迁安置社区“韧性”发展的“助推器”。
构建多元协商机制,共谋韧性发展蓝图
为了实现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区高质量发展,郧阳区委提出“韧性社区”发展理念。
围绕这一目标,区政协主席党永生组织区、镇60余名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青龙泉社区调研,就如何促进群众适应城镇新生活、群众持续增收、社区集体经济壮大、特殊群体共享幸福生活及A级景区创建等内容开展“足印农家、户户走到”活动,广泛征求社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整合政协委员、党员干部、社团协会、企业主体等多元社会资源,先后5次召开一线协商恳谈会,形成“以‘韧性社区’建设为路径,以强基础、防风险、提能力、优服务、可持续为目标,着力增强社区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治理韧性、生态韧性和文化韧性,促进社区发展能力、稳健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全面持续提升”的发展思路。
发挥委员示范作用,共建富民产业联盟
发挥4名驻地政协委员优势,通过政协委员带头引领,组建香菇、袜业、油橄榄三大产业联盟,壮大了“产业链”。
区政协常委高振兴创办棉伙棉伴公司,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端智能袜子生产企业,年产各类袜子3亿余双、产值达10亿元。区政协常委、鑫榄源公司董事长朱瑾艳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农带农富农,建成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区,带动发展油橄榄5.2万亩,全产业链收入3亿元。
针对香菇产业用工密集、技术含量高与菇农雇工生产成本高、生产管理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区政协通过多次组织界别委员、技术员、行业服务部门负责人和菇农代表召开“菇棚协商恳谈会”,促成菇农自主组合成立了“香菇生产互助组”“香菇菌棒转运队”“香菇生产技术服务突击队”。
杨溪铺镇政协活动组长侯晓东在充分调研群众需求基础上,支持社区“能人”创办“零工超市”5个,提供简单易学上手快的手工制品加工务工岗位50个,彭贵仙等居民日可增收50元。
驻地委员张颖与电商公司委员王东霞、玖偲创客公司委员何小伟共同谋划,建成社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培养创新创业青年人才50余名,并成立自媒体协会,带动黄胜秀等200余名社区妇女手工制品、刺绣品走向全国。
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共促服务质效提升
为推动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区政协召集教育、卫生、住建等部门与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形成基础设施、便民服务、兜底保障等方面提升任务清单10余条。
在政协委员、区教育局党组成员王远林协助下,社区学校与北京市东城区、区实验小学结成教联体,让大山的孩子们共享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区政协委员、仁和医院院长刘玉杰建言“牵线搭桥”,社区卫生院与区人民医院共建了医共体,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区医疗资源。
驻地委员张颖提出《再拉一把,让特殊群体共享幸福生活》的提案后,区政协重点督办,区民政、残联等部门为社区量身定制了残疾、低收入老人家庭保障措施。
政协委员、区民政局副局长罗光林整合资金45万元,为社区151户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政协委员、区残联副理事长郭兆玲优化流程,为社区19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化改造。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共评人居环境改善
2018年12月,青龙泉社区成立之初,为做好物业服务管理,对外引进了专业化物业公司。因该公司承担了城区多个物业服务业务,经常人员混用,服务欠缺、推诿拖沓,群众意见极大。
2022年初,驻地委员张颖通过走访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物业公司环境卫生“只搞面子不管里子,荒草长得比树还高。”“大家都是吃苦长大的,打扫卫生、修修补补都会,一定比这个物业公司干得好”等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邀请区政协委员、住建局副局长耿俊“把脉问诊”,在他的指导下,社区老百姓自己的“郧泉物业公司”成立了,从负责人到120名员工全部来自社区居民。
物业公司坚持“有事好商量”,设施维修等涉及群众公共利益的事项,组织群众面对面协商解决。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每季度一次组织群众代表对保洁、保安、绿化、维修等服务进行满意度测评,评出“最满意服务”和“先锋模范岗”。制定了积分制考评管理办法,每年从居民缴纳的物业费中划出一部分购买积分兑换超市日用品,柯玉华等居民已凭借110积分兑换到大米、食用油、酱油等生活日用品。
针对社区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协委员、社区书记侯晓东通过于民协商恳谈,达成“缺口资金‘由居民义务自主投工、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方案”, 259名群众主动参与,修建18条便民道、整修2138个生态树池,节省开支73万元。
区政协在居民小区建立“一线协商·共商缔造”议事亭。2023年9月17日,区委书记胡先平和居民坐在一条板凳上,零距离听取群众所思所盼,现场协商社区急需改造提升的项目,很快建成了旱溪花园和运动公园。
区委书记胡先平与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共同议事
凝炼感恩奋进精神,共享韧性发展成果
青龙泉社区恰似一个“南腔北调”融合的大家庭,浓缩了18个乡镇的乡土文化。
政协常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云10余次走进社区,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明新风培育。根据来自各乡镇群众的不同需求,社区成立了“守望平安”“星星之火”“心灵解语”“爱心天使”等15支志愿服务队,715名热心居民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实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
社区群众对民俗文化兴趣浓厚,文化界别委员王自霞听说后,主动到社区指导排练郧阳凤凰灯舞、民俗花灯、郧阳花鼓戏等传统文化。每到节假日,居民以网格为单位,举行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汇演,楼栋间、小广场和公园洋溢着居民的欢歌笑语。
在罗光林委员支持下,社区建成800平米的邻里驿家,为100余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200名留守儿童在“四点半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社区还建立公益基金,在政协常委高振兴、朱瑾艳等爱心企业家的倡导下,各爱心单位、爱心群众共为基金捐款近 18 万元,团结互助、向善向好、感恩奋进的氛围洋溢在社区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