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们一直把加快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头等大事来抓。”
昨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戴静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认真贯彻《关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简称“16条”)要求,积极扩大和稳定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打好一系列稳岗就业“组合拳”,让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拓宽渠道扩就业
减负稳岗保就业
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岗保就业?成效如何?
戴静介绍,我市坚持保用工就是保经济、保岗位、保民生的理念,采取线上线下齐动、靶向培训推动、人力资源企业带动、校企合作联动、劳务协作拉动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2022年,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741场,累计为7944家企业招聘2.6万余人;开展靶向培训607场次1.8万余人,输送企业就业15260人;深化劳务协作,签订24份劳务协议;全市86家人力资源机构累计为城区企业招工4.68万人;采取实习顶岗、工学交替等方式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全市共组织1860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戴静说,我市援企稳岗政策落实有力,打好“降、缓、返、补”助企纾困组合拳,全力为稳就业促发展保驾护航。全市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涉及资金4.1亿元,惠及企业3.4万余家,惠及人员257万人次。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惠及企业1.2万家,为企业减负9411万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企业8530家,为企业减负6856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7.7万个;实施缓缴失业保险费政策,惠及企业937家,缓缴65.6万元;实施留工培训补助政策,向299家企业发放留工培训补助194万元;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向432家企业1538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53.8万元。
“全市就业系统聚焦百姓就业需求,紧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通过拓宽渠道扩就业、减负稳岗保就业、支持创业带就业、保障用工促就业、提升技能助就业、就业援助帮就业等措施,超预期完成年度就业目标任务。”戴静介绍,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6万人,实现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6万人,新增返乡创业55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6亿元,带动就业2.6万人。
营造优质创业环境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我市是如何优化创业环境,不断激发创业者创新创业活力的?
戴静介绍,过去一年我市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6亿元,带动就业2.6万人,其中大学生贷款281笔1.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75笔1.8亿元,创业贷款在贷规模超20亿元。大力推进“我兴楚乡·创在十堰”返乡行动。引导农民工等能人返乡入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全市新增返乡创业5562人,带动就业2.25万人。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赋能新时代创业者取得新成果。开展各类双创活动38场,辅导创业者588人,吸引1000余人次参与。新吸纳19家企业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孵化尚捞汇、武当竹、牛贵妃等企业43家,带动就业400余人,创造年产值4000余万元。实施导师领航助力全民创业成效显著。签约创业导师50人,举办创业导师领航系列活动12场,开展导师项目对接活动604次,对接项目240个。建成创业担保贷款电子化审批系统并上线运行。以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为重点,实行部门联动、多审合一、信息共享、风险共防,打通了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为创业担保贷款全面提质上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定就业岗位
推动全民创业
戴静说,“16条”明确提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未就业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可按规定给予其单位缴费部分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离校1年内且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可按规定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分别给予2000元和5000元的创业补贴。
对首次创业办理注册登记且符合经营时限和带动就业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5000元一次性扶持创业补贴。将个人创业者担保贷款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小微企业额度从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按规定对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贴息,贴息后贷款平均利率控制在2.5%以内。支持企业春节期间稳岗稳产。对主城区春节期间不停产(2023年1月21日-1月27日期间正常生产经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坚守岗位的生产一线员工,发放不低于500元/人的一次性稳岗留工补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六个一批”送温暖慰问活动,走访慰问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劳模工匠、一线职工、防疫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戴静表示,2023年,人社部门将按照“16条”规定,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开展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五个创建”,创新打造新的人力资源供需平台、新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新的区域劳务协作平台、新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五大平台”,在着力稳定就业岗位、着力推动全民创业、着力推进大学生留(回)堰计划、着力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着力加强职业培训、着力发展新就业形态、着力强化就业服务、持续做好就业失业监测“九个着力”上下功夫,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新贡献。
杨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过去一段时间,受经济下行、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不论是企业用工还是居民就业都遇到了不小压力。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抓好稳岗就业创业工作十分关键。
我市出台的“16条”,从稳岗补贴、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入手,致力促进市场主体稳岗和大众就业创业。落实好这一政策,事关就业形势稳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我们要加快推进政策实施,让政策的“及时雨”尽快落到市场主体和就业创业者身上,迅速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产生更大政策效应。要坚持拓宽就业渠道和保障企业用工双向发力,抢抓春节前务工人员和大学生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促进活动,全力以赴保用工、保就业。要注重政策的协同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打好“组合拳”,合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切实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创业活力,以市场主体之稳保障就业形势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