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16条”②丨十堰打好财政“组合拳” 助企纾困促发展

财政关乎社稷民生

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推动经济稳健发展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洪海表示,将打好财政“组合拳”,“真金白银”助企纾困促发展。

推进政策落实 力保经济增长

陈洪海介绍,我市财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省政府“稳经济18条”政策措施,重点围绕涉及财政部门的86项重点任务及39项牵头工作,全程推进政策落实。

狠抓“一揽子”经济政策落地,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严格对照中央、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清单,为2022家市场主体减免房租2264万元,累计办理全口径增值税留底退税36.2亿元,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力保产业类奖补政策到位,助力实体企业转型。市级财政克服资金困难,统筹整合省、市各类财政专项资金3.58亿元,用于支持实体企业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

发挥促消费政策杠杆效应,配套资金额度居全省第二。配套省级“惠系列”湖北消费券发放,筹措资金9059万元,拉动社会零售品消费达2.04亿元。其中“汽车消费”促进我市东风商用车、东风小康等8家整车生产厂家销售汽车1834辆,向消费者让利4390万元,“汽车消费”配套金额和促销额度位列全省第二,拉动我市整车生产厂家增加产值4.2亿元,东风商用车提高省内市场占有率10个百分点、东风小康提高省内市场占有率17.6个百分点。

助企“组合拳” 让政策直达企业

为确保纾困政策直达困难企业,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四补”机制,综合运用“贴息”“免收担保费”“降低反担保要求”“落实新型政银担合作多方分险机制”等办法,打出助企“组合拳”。

陈洪海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产业升级贷”已累计为142家制造业企业融资8.43亿元。一大批技改项目加速推进,让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老树发新芽”。

“产业升级贷”资金直达市场主体账户,在助力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科技研发、设备采购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据统计,累计投放的8亿元“产业升级贷”,带动全市制造业企业在技改或采购新设备等方面的实际投资超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累计入库税收近1.5亿元,稳定工作岗位近1.2万个,为保市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受疫情冲击,餐饮、住宿、零售、物流、文旅等第三产业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普遍业绩下滑、收入锐减,给稳增长、稳就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稳住市场主体、纾解企业困难,市财政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积极谋划助企纾困举措,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十堰市“助企纾困贷”管理办法(试行)》,统筹设立“助企纾困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推出“助企纾困贷”专项产品,发挥融资担保的放大功能,引导金融机构按10倍放大专项资金规模,发放专项纾困贷款,为困难企业送去“真金白银”,用“金融活水”浇灌企业“成长之花”。

陈洪海介绍,目前,我市“助企纾困贷”已累计为36家受疫情影响的餐饮住宿、交通物流、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8类困难行业企业提供低成本贴息贷款1.31亿元。

农担信贷业务质效全省第一。我市财政投入资金4500万元,支持农担风险准备金从2021年的4600万元增至16170万元。目前,累计为449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30.75亿元,减免保费5000万元,带动超10万名农民就业。农业信贷担保份额、业务质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市州第一名。

“政采贷”创新试点顺利推进。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创新试点建设,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增加企业获得感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政采贷”业务样板。2022年,全市共发放“政采贷”126笔、5.17亿元,惠及91家中小企业。

2023年,市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政银担合作,推出“绿色发展贷”等更多新型政银担贷款产品,力争覆盖全行业全产业链。

多措并举 助企纾困促发展

我市出台《关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财政部门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径、注入了动力。

2023年,市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明确方案、细化措施,支持市产投集团与省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运营机构合作,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周转服务。

持续落实对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四补”机制,完善市对县(市、区)政府农担贷款风险准备金补充机制、农担风险分担机制和农担考核奖励机制,健全融资增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升级贷”“财政科技创新贷”“助企纾困贷”“绿色发展贷”等新型政银担融资担保业务和财政贴息政策,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县(市、区)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困难行业纾困基金,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延续执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融资奖补激励机制,落实省级财政对确权积极、促成贷款成效好的核心实体企业给予单户最高200万元奖励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200万元以下货服项目及4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预留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全面推进“政采贷”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进行“无担保、无抵押”线上融资。

陈洪海表示,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力争在狠抓财源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深化投资融资、防范债务风险等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以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短评
以务实举措化解企业困难

杨超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疫情、市场、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市出台“16条政策”,以务实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困在何处、难在哪里,中小企业自身最清楚。在落实“16条”、助企纾困解难过程中,我们要突出政策的实效性,主动靠前服务,实地了解企业所需所盼,瞄准资金、技术、用工、能源、供应等实实在在的痛点,一企一策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突出政策的普惠性,通过更大范围的政策宣传和更深层次的政策解读,让广大中小企业早知晓、早享受、早脱困;突出政策的长期性,既着眼于短期内通过减费降税、金融输血等方式化解企业困局,又着眼于长远,通过引导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