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探索绿色种养经济“三循环”路径

近日,走进郧阳区谭家湾镇五道岭村心怡农场,各种时蔬长势喜人,田间正在喷施混合液追肥抑虫防病。“使用有机肥的蔬菜品质更好,畅销十堰各大商超,年产值400余万元。”心怡农场负责人毕金玉介绍。

这得益于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采取的干湿分离法处理畜禽粪污。

近年来,针对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处置难题,郧阳整合部门资金,畅通“猪-沼-菜”内部小循环、种养产业中循环、社会层面资源利用大循环“三个循环”,做到三个“促进”。

发展“猪-沼-菜”绿色循环种养经济

“可别小看这个‘三格式’,里面大有讲究。经过3层净化装置处理过的水能直接浇地,发酵产生的沼气也可以充分利用。”五道岭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笑着说。

近年来,郧阳以乡村建设“六件事”之一的“厕所革命”为契机,实施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进农户自主建设三格式化粪池,促进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猪-沼-菜”内部小循环。2023年,农场生产大球盖菇15吨,绿色蔬菜600吨,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增收近300万元,谭家湾镇五道岭村心怡农场负责人毕金玉介绍。

五道岭绿色种养循环示范片区位于谭家湾镇圩坪河沿线,汉江入库一级支流龙泉河流域上游,涵盖五道岭、圩坪寺两个村,辖区内有宏阳养殖场、心怡农场、陈氏茶厂等涉农市场主体8个,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构建了“猪-沼-菜(果、茶)”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打造了集生态养殖、设施蔬菜、清洁能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4000亩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对湿的沼液,位于圩坪寺村的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配套沼液处理设施,兴建一座容积1800 m³的大型化粪池,将生猪粪便、废水及生活污水等排入大型沼气池进行初级发酵,产生的沼液再排入化粪池进行沉淀及进一步发酵,通过5km沼液输送管线,输送至下游心怡农场田间贮液池。

2014年,心怡农场流转了近500亩土地,主要发展设施蔬菜。为了保证蔬菜品质,每年需要3000吨沼液。

经过政府搭桥,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将粪液管道铺设到农场基地,建设输送管网、田间清水管道和泵站系统,在沼液输送管线末端,按每20亩蔬菜基地标准配置50m³贮液池100个,沼液通过配套管网输送到田间贮液池,通过清水管道与灌溉水混合后,经过泵站将混合液输送到田间和果园,喷施于果蔬叶面,用于追肥抑虫防病。

畜禽粪污成有机农业“香饽饽”

“年减施化肥近30吨,既实现了养殖粪污‘吃干榨净’,又实现了种养循环。”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董事长洪洋林笑着说。

为解决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处置问题,郧阳引进市场主体,依托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和有机肥厂湖北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产业中循环。

近年来,经湖北省畜牧兽研所专家指导,郧阳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董事长洪洋林介绍,该公司已采取干湿分离法处理畜禽粪污,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年产生粪污1万多吨,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该养猪场建设伊始,便配套建有两条有机肥生产线和一套沼液输送管网。建设一座总容积1000m³的CSTR厌氧发酵池,对每天产生的近10吨猪粪进行干湿分离,将干粪封闭堆积发酵处理后加工生产成有机肥,全部用来改良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有机农业。

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董事长洪洋林介绍,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主要供给心怡农场、湖北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沿线的茶叶、小水果基地。心怡农场负责人毕金玉介绍,发展设施蔬菜年需要有机肥近千吨,十堰宏阳生态养殖公司保障了有机肥的供应。

有机肥可以保水抗旱,减少化肥用量和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郧阳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负责人邵德强介绍:“一亩地可帮助消耗400公斤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30%。”

为提高工作效率,今年郧阳区又将这两条有机肥生产线升级改造。“新的有机肥生产线免翻抛处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该有机肥生产厂家——湖北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刚说:“我们每年消纳宏阳养猪场粪污约1.2万吨,生产有机肥约5000吨。”

目前,龙泉小流域沿线已建成高品质茶叶基地6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小水果基地2000亩,推动形成农庄民宿、产品加工展销、采摘体验等新兴旅游业态5个。

农作物秸秆成菌菇原料

7月下旬,玉米还没成熟,湖北坤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倪明月已开始提前预订玉米秸秆了。他说:“这些秸秆是为金秋种植香菇准备的。”

湖北坤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龙泉河流域的谭家湾镇黄畈村七组,2022年4月,该企业将农作物的秸秆、玉米芯等制作成菌包、菌种和基料,种植菌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每年可消化吸收当地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等50万斤,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2024年,该企业开始推广使用玉米芯种植姬菇、黄金菇。“这种菇的品质、色泽、味道更好一些。”倪明月说,“一亩地基料用量达到5至8吨,基料转化率达80%以上。”

该企业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各家各户可以用秸秆换菌种,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菌菇。目前,已带动10余户农民种植菌菇。

近年来,为推进农业废弃物再利用,郧阳强化供应链、信息链、冷链物流等要素保障,利用秸秆、小麦麸皮等作为菌棒和生产原料,促进社会层面资源利用大循环。

传统种植香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病棒、废棒,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怎么办?郧阳探索出了一条工厂化制棒,废棒全处理、资源可替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智介绍,在原料端,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玉米芯、修剪之后的果树枝等作为原料,年可消纳3.5万吨,占制棒原材料总量的20%以上。

在生产端,谭家湾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配套日处理200吨的污水处理站,生产过程无污染,生产废水零排放。

在处置端,生产过程中的感染菌棒经高温灭菌后重新作为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出菇后的废弃菌棒,直接进入区域内的3家有机肥厂,制成有机肥就近还田利用。

如今,谭家湾镇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实现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作食用菌基质,废弃菌棒为有机肥和燃料生产提供原料,形成“秸秆(木屑)—基质—食用菌—废弃菌棒—有机肥(燃料)—农作物”全产业链循环利用。

(作者:李尚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