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鄂政办函〔2022〕13号)(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现将《应急预案》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我省现行的《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老版预案》)是于2010年以鄂政办发〔2010〕60号文发布实施的。2019年后,随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和相关部门职能调整,以及防汛抗旱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对《老版预案》进行修订不仅成为必须,而且非常迫切。
在广泛开展调研论证并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基础上,对《老版预案》进行了修订,并征求各市州防指、省防指成员单位意见建议,起草了《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送审稿)》,报请省政府领导审示后报省委审定,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二、主要内容
(一)整体结构方面
《应急预案》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汛办〔2022〕1号)要求,对防汛抗旱工作原则、预警预防、应急响应等进行了调整优化,共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抢险救援、应急保障、善后工作、奖励与责任追究、预案管理、附件10个部分组成。
(二)具体修订内容
1.总则部分
(1)编制目的。增加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等内容。
(2)编制依据。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等。
(3)适用范围。根据防指职责调整为:“本预案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由暴雨、洪水、干旱等引发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4)工作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突出党对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突出新时代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中新的特点和要求。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省防指成员单位变化和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进行修订。
(2)对省、市、县、乡镇(街道)及其他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设立上提出明确要求。对现场指挥部的组建提出明确要求。
(3)对工作组、专家组的组建,防办与成员单位响应值守、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等机制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3.预防和预警机制
加强预警在防汛抗旱应急工作的作用。
(1)预防准备。调整补充为责任落实、工程准备、预案完善、物料储备、通信保障、汛前检查、风险排查、培训演练、宣传教育、巨灾保险、加强值守等11项。
(2)监测预报。对雨情、水情、涝情、旱情、供水水质、工程、水旱灾情、山洪灾害、蓄滞洪区运用等9类信息进行调整补充,进一步明确监测预报的责任单位、报送内容、时限等,可操作性更强。
(3)预警分级与发布。新增“预警等级分为4级,明确各类预警信息的发布单位”等内容。提出三级、四级预警期间和一级、二级预警期间的通常措施。补充暴雨预警行动、洪水预警行动、干旱灾害预警行动、山洪灾害预警行动等内容,进一步明确暴雨预警行动中气象部门启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4)增加建设预警支持系统有关要求。
4.应急响应
将应急响应的排列顺序由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改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与响应启动的顺序一致。调整完善响应启动条件、响应行动,增加预警与响应的联动、响应级别调整与终止等有关内容。
5.应急抢险救援
调整补充应急抢险救援基本要求、应急抢险救援力量组成、应急抢险救援实施、不同灾害情景下的应急救援措施,进一步明确应急抢险救援结束条件。
6.应急保障
补充完善通信与信息、应急队伍、人员转移、应急避护场所、供水、供电、油料、交通运输、医疗、治安、物资、资金、社会动员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内容。
7.善后工作
补充完善救灾救济、防汛抗旱物资补充、分蓄洪区运用补偿、灾后恢复重建、次生灾害防范和社会风险管控以及调查核实灾情等方面内容。
三、主要特点
一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更加凸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思维,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应急工作第一位。
二是组织体系与职责更加合理。根据省防指成员单位的职能调整,重新梳理各成员单位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职责,并将省消防救援总队、中铁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纳入省防指成员单位。对乡镇政府(街道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设立提出具体要求。
三是预防准备和监测预警更加完善。将防汛抗旱前的9项准备工作增加至11项,补充完善通信畅通、巨灾保险、加强值守等内容。强化短时临近强降雨预报。进一步明确预警的分级、发布及责任单位,预案可操作性得到增强。
四是应急响应条件及响应措施进一步优化。强化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建设,增加大暴雨、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工程出险等启动响应前置条件。补充完善一、二级应急响应的刚性约束措施和响应期间各相关部门充实力量到省防办联合值守的要求。强化防汛抗旱重点部门省水利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气象局等部门应急响应行动。进一步细化“工程出险”“堰塞湖”“山洪灾害”“城市严重内涝”“群众饮水困难”“灌溉用水短缺”等不同灾害情景应急救援措施,预案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五是应急保障与善后工作更加全面。通过对转移保障、应急避护场所、信息技术保障、调查核实灾情等方面补充完善以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应急保障措施更加全面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