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2024年,郧阳文博人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优势,拓展公共文化教育服务半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矩阵,广受好评、亮点频现。
2024年,郧阳博物馆接待观众14.8万人次。其中,接待未成年人3.1万人次,接待政务性团体55次4800人次,接待研学旅活动16次2000人。开展社教活动13次,包括“郧博课堂”进校园6次(3次网络全程直播,线上线下参加人数达8万人)。
强化管理提质增效
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全年先后组织6次讲解培训及讲解交流,社教团队结构更加优化,成员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教育活动创新不断,观众反馈积极热烈;成功打造了《郧博课堂》的教育品牌,制作八个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课件,丰富课程内容,有效推动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深化与拓展。
打造《郧博课堂》教育品牌,制作八个不同课件
教育活动多点发力
1.持续开展“郧博课堂”进校园系列活动。
“郧博课堂”走进滨江新区幼儿园、实验中学、献珍学校、青龙泉学校等,并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利用郧阳网、云上郧阳、郧阳文物等平台全程直播,确保全校及全区师生都能够共同参与、共享知识。
在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开展“郧博课堂”进校园活动
在金色摇篮幼儿园开展“文博知识进校园”活动
在献珍学校为七年级师生授课《国宝“郧县人”》
2.节气文化教育项目持续发展。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博物馆里贺新年》、《浓情端午》等社教活动。
开展“巧手过端午”活动
3.馆校合作深度拓展。
接待了区二中、外国语学校、紫荆花幼儿园等大型观摩活动。馆校共建的方式,推动文化(文物)与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郧阳历史文化深厚底蕴,培养文化自信。
紫荆花幼儿园百名孩童在郧阳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城关一小师生在郧阳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十堰外国语学校师生在郧阳大丰仓开展“探访粮食安全教育基地,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社教活动
东风高级中学优秀学生代表在大丰仓开展研学活动
4.展览配套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在开展“郧博课堂”的同时,制作了《东方人类传奇—“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考古发掘纪实》同步展出;《云上文物》、讲解员出镜推介郧阳博物馆、郧阳历史沿革、中国最早特区的由来、青铜文物等科普视频。
《郧阳文物》公众号推出“云上文物”特别专题
5月14日,在郧阳博物馆举办东方人类传奇—“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考古发掘纪实展
郧阳博物馆讲解员自制短视频推介郧阳文化
研学形式不断创新
依托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打造“天地大课堂”,接待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师生团体、各级领导等。
央视新闻记者李尚等赴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参观;
武汉袋鼠旅行公司组织的亲子研学旅行团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开展研学活动;
中国文物报社薛瑞主任参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
来自全国18个省26个地市区67个“青苗计划”实验区(校、中心),以及新东方、高途等国内知名教育企业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
北京南水北调文旅集团携手郧阳区聚鑫文旅集团,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开展考古研学活动;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迎来暑期研学活动;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等参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
中国古生物化石基金会副理事长黄新燕等参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
人民代表报社总编原玉苗等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参观;
区文物事业发展中心退休职工走进考古方舱,探访“郧县人”;
郧阳区政协常委参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
结语
这一年,我们书写着文博宣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这一年,我们铭记着宣教工作者全力以赴“奋斗身影”。回首2024,充满故事,也充满温暖,每一个拼搏的日子都闪闪发光,每一处奋斗的记忆都凝聚力量;展望2025,郧阳博物馆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找准新方向、做出新作为、展现新力量,讲好郧阳故事,传播好郧阳声音,赋能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