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随处可见公厕指示牌。
公厕虽小,却是老百姓身边直观反映城市文明、温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扇窗。2024年十堰“两会”期间,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金鑫提案建议加大社会开放公厕推行力度。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在城区主要道路新增开放12座公厕,有效解决市民外出的如厕难题。
广开资源 力促社会开放公厕
我市城区现有便民公厕分为环卫管理公厕、建管公厕、社会开放公厕三大类。受土地规划、管线布局、维护管理等方面影响,我市城市公厕存在数量短缺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能否鼓励沿街经营性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在不影响自身营业、办公前提下,免费对外开放内部厕所,是代表委员们关注思考的问题。
在2024年十堰“两会”期间,张金鑫提交了《关于加大社会开放公厕推行力度的提案》。主办单位市城管执法委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积极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店内有便民公厕”,在车城路老瓦房(41店)入口处,一块醒目的指示牌矗立着,清晰地指引着过往行人前往店内如厕。这原本是老瓦房餐馆专供顾客使用的内部厕所,如今已向社会开放使用,成为城市便民服务网络中的“新成员”。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委结合城区公厕分布情况,组织专班深入摸排行政企事业单位,挖掘其内部公厕的开放潜力。基于人口密度、商业活跃度、交通流量等多维度数据,科学规划新建公厕点位与数量,采用“见缝插针”策略,在不影响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在上海路、紫霄大道、柳林路、北京中路、车城路等主要道路上,新增开放12座社会公厕。
全面升级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在张湾区综治中心借用厕所的市民曹先生感慨道:“以前,走在街上突然内急,只能四处寻找公厕。可是公厕数量有限,一时难以找到,真是十分尴尬。现在好了,越来越多的单位厕所对外开放,这不仅是对公共设施短缺的有效补充,更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为城市的这份善意点赞。”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委全面提升公厕建设与管理,力求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市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展现城市文明形象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市民普遍反映“找厕所难”问题,市城管执法委统一规划并制定标准,在城市主干道路、商业街区、公园绿地等人流密集区域及交通节点,安装醒目且设计人性化的公厕指示标牌,确保市民能够迅速找到公厕,极大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
在提升公厕品质方面,市城管执法委加强对公厕日常巡查维护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求各区环卫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公厕设施检查频次,确保每处公厕都能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同时,还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如自动冲洗、除臭设备及环境监测系统等,进一步提升公厕使用舒适度。
此外,市城管执法委积极探索公厕建设与管理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厕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实施“以厕养厕”机制,在保证公厕基本服务功能、在不影响市民正常使用前提下,允许公厕管理者开展适度商业经营活动。
公厕配备洗手池等设施,方便市民使用。
智慧赋能 便捷服务触手可及
“以前出门找公厕,就像在玩寻宝游戏,不知从何找起。”家住五堰街道附近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好了,只要打开手机地图,附近的公厕位置、距离都能马上呈现出来。”陈女士的话,道出许多市民的心声。
市城管执法委全面整合全市公厕布局信息,融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并与多家主流地图导航App合作,通过数据共享共同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指尖上的公厕导航平台”。如今,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只需打开手机相关App,点击查找功能,就能立刻享受“私人定制”般的公厕导航服务。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各部门协作,不断提升社会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市民营造更干净、更舒适、更便捷的如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