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郧阳区刘洞镇,山上层林尽染,河流清澈见底。乘车缓缓行驶,映入眼帘的仿佛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近年来,刘洞镇坚决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以创建“文明河湖”为抓手,扎实开展流域治理,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始终坚持生态富民,实现环境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
确保水清河畅
“我们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参与守水护水行动,全镇群众自觉参与洁美家园活动,文明河湖创建理念已深入人心。”刘洞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全镇始终围绕守好一库碧水这一“首要责任”,发展经济,实现共富。
大力开展长江保护法宣传,以流域治理为抓手,系统推进生态保护。该镇根据辖区河流分布情况,将15个行政村划分为4个流域,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分流域开展生态环保工作,变“单打独斗”为“整体推进”,确保工作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为提升生态保护质效,该镇成立专班,将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工作统筹推进。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全面增强河湖森林治理能力,完成森林抚育2000亩,实施江峪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2公里,有效提升森林、河道生态功能。
持续强化生态修复,从源头上确保“水长清”,完成修复生态点位22处,排查整治规模化养殖户17家,聚焦河道边、沟渠旁等重点部位,整治环境卫生死角,完成卫生厕所改造77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显著成效,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引导群众用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推进畜禽粪污、废弃菌棒、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科学处置农业固废。
聚力实施支沟治理,今年已调集人力120人次,对全镇4条主要支沟分片包干开展排查整治,重点对河道垃圾、污水管网破损等严重影响水质环境和河道安全情况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完成河道治理3公里。先后筹资1500余万元,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维护、香菇制棒厂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修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15处。
发展绿色产业
刘洞镇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是名副其实的“口子镇”,也是人口聚集重点镇,涉及鄂豫陕三省8个乡镇近30万人口,镇内设有呼北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人流集中,对于发展就地城镇化、推动人口和产业双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商贸经济,持续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该镇集中力量谋划蜂窝陶瓷加工项目、乡村振兴产业园、丹江河流域刘洞镇段支沟治理等18个项目,涵盖矿产资源、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水利等12个领域,总投资约65.7亿元。其中,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4723.63亩,复耕复种撂荒地505.57亩,江峪水库东西灌区提档升级建设完成13.75公里。
近年来,该镇进一步加强产业建设,先后招商引资1.2亿元建设刘洞镇红薯淀粉生物科技加工园,注册成立湖北郧薯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延伸红薯产业链条,实现产值3500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146户436人务工增收。引进湖北郧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改造杨河村标准化石榴示范园300亩,年产石榴25万公斤,带动群众务工200人。加强全镇8000亩木瓜产业基地管护,打造杨河、李家、庙坪、程营木瓜产业带,承办全区木瓜产业现场观摩会。发展香菇60万棒,产量达到50万公斤,带动群众增收60万元。
共建和美家园
近年来,刘洞镇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以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组织全镇群众广泛参与和美家园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群众富裕。
该镇从“产业、稳定、环境”三方面入手,找准小切口,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在全镇15个村同步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对15个试点749户农户开展全覆盖走访,坚持群众的问题群众办、群众的事情群众干,筹工筹劳40个,筹集水泥、砂石等物资30余吨,完成农村小广场、小菜园、小庭院等场地改造,形成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双赢局面,构建起“一起拿主意、一起想办法、一起做事情”的共治共管新格局。其中,杨河村共同缔造示范点在全区第一批试点验收中排名第一。
创新工作理念,形成“周一书记接访、周二户户走到、周三会商研判”的“一二三”基层治理机制,每周一镇党委班子成员在镇信访办接访,15个村党支部书记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接访;每周二白天镇村干部下沉村组,直达农户家中,排查化解“家、情、邻、债”等矛盾纠纷、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宣传预防非法集资和预防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等常识;每周三晚上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入户走访情况,在户户走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融洽干群关系,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支持发展、团结奋斗的和谐氛围。
积极开展十星级农户评选、党员户挂牌、模范典型选树等活动,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先后挖掘出“郧阳好人”李军玲、身残志坚老人胡德兰、清廉守墓人王清海、深明大义好乡亲李玉忠等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