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曲镇: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青曲镇是举世闻名的“郧县人”头骨发掘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乡镇,今年以来,青曲镇始终牢记“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谆谆嘱托,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行动,推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曲远河生态廊道,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加快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

开展共同缔造,筑牢全民护水防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场院会、湾组会、群众会,将共同缔造的理念深入人心。干群齐心协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六件事”和“五无乡镇”建设,在6个村开展共同缔造试点行动,完成7个区级A级景区型村庄建设。坚持落实“河长制”,聚焦3条市级河流、4条区级河流、7条镇级河流,建立村书记吹哨制度,培训100余人次,使用“湖北河湖长”APP巡河348次。建立“河长+包保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的巡河队伍,按照不同层级巡河频次进行定期巡河,对发现的“四乱”问题,建立动态销号台账,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全年累计动员护水志愿者5000余人次,以“理论+文艺”宣讲方式开展各类守水护水宣传40余场次,印刷各类标语20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强化“主人翁”意识,以“积分制”“爱心超市”为抓手,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每周五“清洁家园”行动和“十星级农户”考评,各村累计清理村内沟渠、水库线长度25000米,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300余处。

转变生产方式,强化绿色发展产能。青曲镇作为农业乡镇,“四季果蔬”特色明显,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型产业的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以绿道有机农场为龙头带动,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优化企业生产模式,建设智慧温室大棚、智慧农业水土共治数字可视化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采用现代化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生态产业,实现减水量、减农药、减成本、增效果、提产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严格审批畜禽养殖,科学划定禁养区、适养区,对43户养殖大户进行规范治理。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格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户将小麦秆、玉米秆等农作物边角料出售给第三方,经机械加工配比成牛饲料,供给振昂牧业肉牛养殖场,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养殖场将沉淀的堆粪发酵后转卖给农户,降低企业成本20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余万元,实现“企业+农户”的“一降一增”和养殖户、种植户的互利共赢。同时,注重发挥“郧县人”独一无二的人文优势和“四季果蔬”的农业特色,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青曲学堂梁子旅游景观大道、红色革命老区、巷子口乡村振兴产业园等建设,构建青曲全域大旅游发展格局,打造文旅农融合、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人类老家、灵秀青曲”,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强化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发展底色。曲远河流域是汉江的一级支流,滋养着全镇一半以上的土地。青曲镇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曲远河小流域水生态治理。围绕功能性和景观性,打造生态景观长廊,清理河道淤泥,修建生态边坡6.8公里,沿河随弯就片建设生态绿洲,栽种灌木绿植,沿岸边建设生态健康步道、种植景观树等,实现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双重提升。设置两处水质监测点,动态收集数据,长期保持水质在二类以上。开展污水收集和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级,通过生态绿洲对尾水进行二次净化。完成污水管网改扩建2.1千米,修建污水井45个,改厕68户。建设新能源充电桩18处25个,方便群众绿色出行。建设美丽庭院265户,引导村民通过整合院内以及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果蔬花草种植等有经济效益的小农业、微农业,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达到“增绿、增收入”的效果。开展林相改造,发展林特经济、林下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全区疫木加工车间,实现疫木无害化处理和“变废为宝”,有效提升疫木处置率。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800余亩,打造沿301省道的绿植带、沿蓝莓旅游大道的花草带等2条贯穿青曲的绿色示范带,增添了青曲镇的绿色底色,全镇绿化率达90%以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