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安置看党建】郧阳区:以“双集中”理念引导“三区”群众进城安居


编者按: 今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加大生态和地灾搬迁安置工作推进力度”有关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搬迁安置中的作用的有益经验,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摸清底数,健全组织体系,建强骨干队伍,壮大富民产业,深化共建共治,多措并举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现将郧阳区相关经验做法予以推介,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郧阳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版图面积386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场),35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1.62万人,常住人口39.64万人。郧阳区生态基础薄弱、地灾隐患突出、地形地貌复杂、易迁集中安置群众新增住房需求旺盛。近年来,郧阳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以“双集中”理念一体推进生态敏感区、地灾影响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三区”新增人口向县城集中,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人口集聚、产业升级、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规划引领,让对象更精准
把引导“三区”群众进城安居作为“一把手”工程,区委统筹、专班推进,组织“四大家”深入调研指导,各基层党组织成立有党员群众代表参与的摸排小组,实行村召开党员群众会审议、支部会议审定的方式进行民主公开确认,确保对象准确无误,摸清“三区”群众中需搬迁23366户68251人。通过群众自愿、先急后缓、分层推进,逐步实现“愿搬尽搬”“应搬尽搬”。今年1月至9月,郧阳县城新增人口7100人,同比增长3.1倍,其中“三区”群众占63%。
围绕生态敏感区, 综合考虑库区水质影响、生产生活排放、生态保护投入等要素,按照库区水质保护区、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区三个类别,划定生态敏感区具体范围,摸清13个乡镇需搬迁1.5万余人,通过面上降载、点上集聚,为生态环境腾空间、减压力。围绕地灾影响区,开展县域地质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安全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划定高风险区643平方公里、中风险区2415平方公里、低风险区627平方公里,全面落实定点、定界、定人。引导高风险区1.1万户3万人有序先搬,中低风险区加强监测预警,逐步实现由单一工程治理向避险搬迁安置转变。围绕易迁安置区,以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国网中锁定的易迁对象为基准,动态考虑人口增长趋势,将易迁家庭新增住房需求纳入规划范围,每年引导200户以上易迁群众向县城集中,满足易迁群众住房需求。

政策引导,让群众自愿来

在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充分征求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制定《推进“三区”群众向县城集中若干措施》,配套就医、就学、就业、养老、贷款贴息、农村权益保障等进城一揽子“大礼包”,切实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针对群众买房资金难题,比照脱贫攻坚易迁人均不超过5.7万元、每户5人封顶,省地灾避险搬迁安置每人不超过5万元等标准,综合考虑全区商品房5300元均价,实行每人5万元、每户25万元封顶的购房奖补,并对贷款购房利息予以30%补贴,开设“三区”群众进城支持政策资金专户,拿出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35%和房地产交易税收区级留存用于专项保障。针对群众生计担心,设置1年就业过渡期,县内稳定就业人员每月补贴1000元,暂未稳定就业的每月补助800元,鼓励群众充分就业。对连续3个月无收入家庭发放一次性救助金3960元,大龄、残疾等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每月补贴1220元。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财产和生活状况符合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条件的家庭,每户将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2640元,让进城群众生活有保障。针对群众上学就医顾虑,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专项教育补助随生流转,“三区”群众子女进城后按剩余教育年限,每生年补助1000元,一次性补助到位。婴幼儿入托公办托育机构费用减免30%,65岁以上老人入住公立医院医养中心费用减免30%。在县级医院就医按乡镇卫生院起付标准结算,公共服务优质更优惠。

针对群众进城后老家“一亩三分地”,坚持“三不变、一流转、一跟进”,即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享有的各项政策不变、财产性收益权利不变,促进土地山林流转,跟进产业延链群众增收,保障进城群众权益。

提升服务,让安居更暖心

聚焦群众所需,坚持户户走到,党员干部包村联户,对进城群众提供全程服务、贴心解难,干部多问一句话,群众少跑一趟腿,让进城群众办事有“熟人”、困难有人帮、就业有岗位。

推行一站式购房。坚持包片到组、任务到人,500余名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通过户户走到、召开场院会、小组会、发放政策明白卡等形式广泛宣传“三区”和搬迁安置政策。提供“点对点”的“五个一”服务,一个专班在售楼部统筹协调,一张表格申请奖补、抵扣房款,一次性办理资格认定、房票领取、贷前审核,一个专人全程陪同、讲解服务,一站签约办理贷款。推动柜台前移,房企、公积金、银行等派出专人下沉服务,在乡镇设置“售楼点”20个,选聘4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销售顾问”,让群众购房更便捷。

优化就业服务。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开设电脑、育婴师、面点等就业市场走俏的特色培训81期,2300名进城人员掌握一技之长。面向辖区82家规上企业及小微企业公布专班服务联络卡,搭建用工信息渠道,加速用工供需对接,加大企业用工支持力度。对进城购房农民给予每年不超过1.2万元就业补助。

促进双向融入。 实行小区党支部成员包楼栋以及社区干部、网格员、下沉社区党员志愿者联系安置群众“一包三联”机制,引导1100余名进城人员加入群团组织、社会团体、业委会,做到咨询有地方,诉求有响应,解决有专人。针对新老住户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不熟悉等情况,举办小区活动、召开新老居民座谈会等50余场次,让新老居民思想认同、感情融合、互帮互助。
产城融合,让发展可持续

围绕“守好核心水源区、建设绿色低碳城”目标要求,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夯实产业支撑,提升县城品质,构建新的动力循环机制,着力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建设供应链平台强产业。 搭建郧阳“城运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物流、金融、原材料集采等服务,382家企业、8家银行、18家物流公司、13家研发机构入驻,帮助企业降低综合成本近2%。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形成原材料、电池、零部件、整车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入选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山疙瘩上种植油橄榄6.2万亩,建成全国首个油橄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1.2万群众户均增收3万元。

建设大财政体系畅循环。做强地方国企,城运集团资产突破1170亿元,旗下3家AA+公司和2家AA公司。通过资本招商等方式引进产业项目18个,撬动社会投资78亿元。深度对接资本市场,形成4家上市企业、1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家保理公司、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布局。

建设绿色县城提品质。编制《郧阳区绿色低碳县城建设规划》,打造山水相依、碧水绕城的滨江花园县城。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湖北医药学院和药护学院新校区落地郧阳,新建改扩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2900个;推行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区人民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达92%;聚焦“一老一小”,建成康养中心、托幼中心、社区养老机构8家;建设城市绿道,串联14个沿江公园,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与东城区13所学校结对共建,鼓楼中医院指导区中医院通过三级初评,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十堰工作站、东城区人才康养基地落地郧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