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08%  排名全省第一

根据省住建厅通报数据,2023年十堰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08%,排名全省第一,连续四年城市生活污水厂进水BOD浓度超过100mg/L,水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最美丹江环库公路  (李军摄 )

规划引领,系统编制流域污水治理规划。将流域污水治理纳入市域战略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规划范畴,明确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从全局绘制污水治理的一张蓝图,委托中规院编制《十堰中心城区三大流域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确定近远期治理目标,明确治理思路,制定项目清单,全域推进水环境治理,坚决不让一滴污水入库。聘请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家作为顾问,先后制定了《五河治理方案》《十堰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等,下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维、监管等工作“一盘棋”。

泗河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放养的锦鲤自在地游弋。 

统筹发力,全力推进片区雨污分流。探索将河湖长制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向上游支沟延伸,将每条支沟作为一个小的流域单元,聚焦老旧管网更新、缺陷管网整治、空白区管网建设等,累计实施支沟综合治理43条,总长度94.25公里,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严格落实雨污分流,新建市政道路同步配建雨污分流管网,2021年以来新(改)建道路累计配建污水管网51.4公里,完成污水入廊9.971公里,城市雨污分流率逐年提升。有序推进普林工业园等园区地下排水管线更新,借二汽老工业基地“腾笼换鸟”之机,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规范化改造67个污水接驳口,东汽博物馆等项目实施雨、污水系统重构。将海绵理念融入汉江新城、片区开发等建设,累计投入74亿元,形成100余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发挥雨水蓄、滞作用。实施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将百二河6.6公里的老旧污水管网全部更新,拆除跨河建筑,推动老城区环境整体提档升级。定期组织各县市区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城区原79个黑臭水体点位整治完成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人工快渗。

创新机制,实施污水处理“厂网一体”改革。完成了十堰中心城区8座污水处理设施和320公里污水主管网及附属设施移交工作,实现统一运营和维护管理,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形成了“厂网联动、集约管理、高效运转”的污水处理运维体系。房县率先探索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 PPP项目,丹江口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竹溪、郧西、房县等地均在推行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运维改革,改变过去厂网分离和各自为营的运营模式,保障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系统性、完整性。

采用CCTV、QV等技术手段,对中心城区污水管道开展普查。

持续攻坚,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十堰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牵头制定了《十堰市城乡生活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共谋划31个污水治理项目,总投资55.054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建污水管网91.5公里,改造污水管网42.9公里。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与十堰茂源宜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就丹江口库区郧阳段流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签订5.5亿元借款合同,支持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借、用、管、还”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和污水处理费收取使用机制,为污水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房县建成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对房县城乡供排水项目的19个乡镇所有厂区可视化监控和标准化管理。

数字赋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建成智慧排水综合监管平台,实现污水管网巡查、排水许可监管、污水处理费征收等信息化监管。建成全市城乡污水处理厂用电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以电折水”方式,对重点涉水排污单位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监测企业环保治理设备的运行情况,推动环保监管从“人防”到“技防”转变,已对全市114个污水处理厂安装了用电监控监测终端,实时收集计量监测数据,并提交十堰智慧城市大脑进行分析研判,实现污水处理定量分析以及用电趋势预判、水资源预警等管理功能,排水信息化监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