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四普”田野调查新发现地方乡绅德行碑

王道福德行碑

近日,在郧阳区“四普”田野调查中,新发现表彰地方乡绅德行的文物点。该文物点位于郧阳区谭山镇八龙庙村四组,主体为一通立于清同治六年的石碑,为表彰王道福而立。

“王道福德行碑”正立面

该文物为碑楼结构,据附近村民描述,该碑两侧原先都有构件,现在仅保留中间部分。现存文物高2.7米,宽1米,厚0.4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覆盖单檐歇山顶雕饰有“福禄寿”三星像的石构件,石构件两侧面各有榫卯孔,显示出此前连有建筑构件。下层为此德行碑的主体,由石额枋、两石柱、石下槛及所夹的石碑组成。石碑正中大字书写“皇清例赠登仕郎王公讳道福字天申先生德行碑”,指明了碑主人的官职、姓名、字号。石碑大字右边的小字部分是碑文的正文,先简要介绍了碑主的出身(“郧东望族”)及逝世情况,然后大费笔墨介绍了碑主的美好品德,最后又简要介绍了立碑及作此碑文的目的。大字左边的小字部分书写了立此德行碑的主事人、碑文撰写人(三位主事人的其中一位同时是撰稿人)、刻碑人、碑主儿孙名字及立碑的具体时间。碑两侧的石柱及其上的石额枋题有楹联和横批(文字模糊不可辨认),石额枋两侧还刻有花卉图案。

“王道福德行碑”上部

无独有偶,本次“四普”复查的文物点“李玉华德行碑”不仅在类型、样式上与该新发现文物点十分类似,而且两者相距很近。

李玉华德行碑

“李玉华德行碑”正立面

“李玉华德行碑”位于郧阳区谭山镇贾坑村六组,与新发现德行碑直线距离仅为1公里。立碑时间为“光绪二年”,仅比新发现德行碑晚9年。该文物为仿三间四柱五楼牌坊式结构,单檐歇山顶,亦分上下两层。上层檐下亦雕饰有“福禄寿”三星像。下层四柱间夹三通碑,中间一块碑上除中间书写碑主人身份、姓名、字号外,左右两边亦记叙碑主身世、品德、碑文作者、主事人、立碑时间等;左右两通石碑则分别刻载碑主亲眷及众乡邻的姓名。四石柱均刻有楹联,三块碑上方的额枋刻有文字、回纹和花纹。左右两边柱分别连以刻有花卉图案的抱鼓石。

联系到新发现文物点“王道福德行碑”榫卯连接的缺失部分及村民的描述,可以大胆推测“王道福德行碑”的形制和“李玉华德行碑”一样同为仿三间四柱五楼牌坊式结构。同时,考虑到两文物点位置及立碑时间都很接近,也可以大胆推测清代晚期此仿三间四柱五楼牌坊式结构是郧阳地区德行碑这类建筑最通用的形制。

“李玉华德行碑”中间碑局部

此外,两处文物点的碑文也反映出晚清时期的封官制度。由“王道福德行碑”,可以看出王道福“登仕郎”这个官职是通过“例增”的方式得来的,是因其家属作出贡献在其死后才被追封。而“李玉华德行碑”中几位主事人的官职分别为“特授”、“例授”及“诰授”,代表了几种不同的官员封用方式。“特授”是超越常规授予某项官职的,“例授”是按规定授予官爵的,“诰授”则主要是授予代表荣誉和奖励的虚衔。同时,两处文物点碑文中记录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官职大都是通过“例增”、“特授”、“诰授”的方式得来,且县乡的乡绅可以享有“登仕郎”、“征仕郎”这样的虚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晚清卖官鬻爵现象的严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