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3岁,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她毅然决然地放弃大城市,选择当一名乡村教师,在讲台一站就是12年。她就是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教师郭东琴。
12年来,郭东琴始终不忘初心,以讲台为舞台,挥洒青春和汗水,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7月6日,刚放暑假没几天,郭东琴便到双留守学生汪某芮家家访。作为一年级班主任,郭东琴假期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
汪某芮的奶奶握着郭东琴的手激动地说:“放假了,没想到这么热的天郭老师还来关心孙女的学习和安全,太感谢了。”
“访”到家长心坎上
有过3年班主任经验的郭东琴清醒认识到家访的作用,她说:“家访,是学校通向家庭的桥梁,是老师通向学生心灵的纽带。”
郭东琴所在的青龙泉学校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青龙泉社区的配套学校,社区居住着来自郧阳区18个乡镇、243个自然村的14892人。
“这里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占了不小的比例,家访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不论是在吃饭、做饭、休息,只要是家长打来的电话,郭东琴就会立即接听。这样的次数多了,丈夫便生气地问她:“你不会说你忙着,让家长待会再打过来吗?”郭东琴却说:“家长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肯定是有急事,我咋能不接呢?”
有时,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等她再吃饭时,饭都凉了。有时一顿饭要接好几个电话;有时,怕打扰到孩子休息,郭东琴只好躲到厕所里接听电话……
郭东琴曾教过一位叫赵某萌的学生。通过家访,郭东琴最担心赵某萌的学习。为尽快补上赵某萌因上课精力难以集中而落下的课程,郭东琴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她“开小灶”,找她谈心,辅导课业,时刻关注着她的变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郭东琴一遍一遍地教读、指读题目,帮她解题,错了再改,直到弄懂做对为止。当她终于做对一道题时,郭东琴便及时地鼓励她、表扬她;当她开始“翘尾巴”时,郭东琴则会适当地泼点“冷水”,让她清醒。
渐渐地,赵某萌变得听讲很认真,紧跟上课节奏。看着她一天天的进步,郭东琴感到很欣慰,她说:“没想到,她当年期中测试获得了满分。”
她的母亲在微信聊天中谈起女儿的变化时,高兴地说:“那天她跟我说,郭老师表扬她了,她好开心,对学习更有劲了,这都得感谢您的辛勤付出。”
作为班主任,郭东琴坚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一次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青龙泉学校四(一)班学生黄思梦的家长说:“通过家长会,我了解到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共育孩子美好未来。”
2022年,在全区教师家访案例比赛中,郭东琴撰写的《用爱擦亮留守学生的天空》荣获二等奖。
“知心姐姐”圆梦忙
“教育本身就是温暖和爱的传递,教师的细心和爱心可以改变学生,甚至是一生。”郭东琴说。
2022年,郧阳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创“心语箱”做法,青龙泉学校也安装了“心语箱”,这成为她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们都叫她“知心姐姐”。
郭东琴班上有名学生叫朱某琪,他出生时妈妈就离家出走,他的爸爸寻找他的母亲多年未归,平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突然有一天,朱某琪通过心语箱给郭东琴写了一条心愿:盼望爸爸能回家一起过年。
郭东琴看到这个愿望后,多次打电话沟通,劝说他的父亲:“孩子已经没了妈妈,不能再没了父亲,过年就应该一家团圆!”
当年,这对父子团圆了。新春开学,朱某琪红着眼睛说:“郭老师,你就是我们的知心姐姐,帮我圆了梦,谢谢。”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把郭东琴当成了“知心姐姐”,什么话都愿意向她倾诉。
郭东琴的班上有一名叫张某怡的学生,她从小父母就已离异,父亲一人照顾他们姐弟俩,还要忙于工作,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不够,让她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发呆愣神。
郭东琴便打电话询问张某怡的父亲,她的父亲却说她放学经常不回家。郭东琴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张某怡却说:“回家也只有我一个人,冷冰冰的,我不想回家。”
为了说服张某怡回家,郭东琴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她一些她不知道的事情:父亲因她不回家5次往返学校与家之间焦急地找她,下雨天多次送伞却迟迟找不到她……“父亲是关心爱护你的,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郭东琴安慰张某怡时说。
后来,张某怡变了:笑容多了,也爱说话了,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了,每天也能按时回家了。
“师德师风如同春风,能够浸润人心。郭东琴就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抹春风,温暖了他们的寒冬。”青龙泉学校教师赵文丽这样评价郭东琴。
薪火在师生间传递
提起当初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初衷时,郭东琴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我是山里娃,我知道他们多么渴望知识。”郭东琴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读书时,陈新国老师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她读初二时,因被同学误认为早恋,郭东琴便向陈老师提出调换座位的建议,那时,陈老师正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只见他双腿发颤,眼泪花花地仍坚持给她调换了座位。
从此,郭东琴便暗下决心,长大后要成为像陈老师那样的好教师。
高中毕业后,郭东琴在填报大学志愿时,父母以当时教师工资较低极力反对,她却说:“世界上,最希望孩子好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父母被她说服了。她在志愿书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数学教育”。
大学期间,为了提升学历,郭东琴利用周末选修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课程,还选修了会计专业。2011年,郭东琴拿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并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初级资格证。当她从江汉大学毕业,而她的父母希望她继续留在武汉当会计、教师。为了生存,她曾在企业里做会计,还尝试着和朋友一起创业。
2012年,湖北省统一招考教师,她那位在乡村当教师的舅舅提前将消息告诉了她。会计,教师?城市,乡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想到了陈老师,便决定放弃留在洪山区一所小学当教师的机会,毅然返乡教书育人。
来到乡村后,郭东琴便扎根在了乡村,后与一名教师结婚。当问及她为何扎根乡村时,郭东琴却说:“陈老师一直鼓励着我,还有我的舅舅,堂姐,他们将青春都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而郭东琴也有了“接班人”张金晓,甚至更多的人。
一位好老师的影响力到底有多持久?郭东琴用扎根山乡12年作答,并将最初的情怀化为一个个富有责任、爱心和力量的行动,传播知识,传递爱。
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校长田植林说:“郭东琴非常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一位好老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