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郧阳区白桑关镇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通过修建机耕路、推广农业机械化耕种等方式,让撂荒地复耕,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6月25日,在郑家垭村李家沟段,挖掘机轰鸣,一条长约1.2公里的机耕路即将完工。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的小村落,如今正见证着历史的转折,4米宽的机耕路不仅连接起村庄与外界,也让这里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
白桑关镇郑家垭村村主任金清海介绍说,全村在家的劳动力少,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郑家垭村12个行政小组总共修了11.8公里,恢复耕地恢复了360多亩。
机耕路修通了,不少老人将原先的荒地又种了起来。但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外地务工,劳动力的缺失,仍有大片耕地撂荒。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镇政府的引导下,白桑关镇成立了十堰市彦阁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设备,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也让大片撂荒地复耕复种。
十堰市彦阁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石彦阁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村里十余名农户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10余台专业化农机设备,实施机械化农业生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白桑关镇郑家垭村村民全秀阶说,山高路远,种地不方便。以前,这山上大片的土地没人种,都成了荒地,现在机耕路修到地边上,还有农机帮我们播种、收割,不仅省了工,也保护了耕地。
截至目前,白桑关镇通过修建机耕路推动农业机械化耕种的方式,完成春播夏播25000亩,机械社会化服务达到18000亩,撂荒地恢复种植2000余亩,种粮大户达到20余家,不仅让“沉睡”的土地再焕生机,也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白桑关镇人大主席李胜祥表示,今年白桑关镇大力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实行机插机播,种肥同播,有效解决农户种地不方便问题,极大方便群众和提高生产效率。新修维修机耕道20余公里,实现了200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全镇的春播夏播面积达到25000亩,机械化种植达到18000亩,有效保护耕地红线和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请输入图片说明(不超过50个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