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精医为民”变奏曲 ——市太和医院托管郧阳区人民医院10周年综述

郧阳区人民医院诊疗大楼

在巍巍武当山下、滔滔汉水之滨,有一方布满历史印记的热土。这里是恐龙的故乡、汉水文化的摇篮、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就是郧阳区。这片沃土以其厚重与从容、激情和卓越,滋养了一所拥有70余年历史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郧阳区人民医院。

扛起大医无界的猎猎风旗,掬起惠民服务的一池春水,自2013年与市太和医院签订托管协议(2018年续签)以来,郧阳区人民医院争先实干、求新思变,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演绎了一首“精医为民”的变奏曲。

2020年2月9日,市防疫专家组组长、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右三)一行到郧阳区人民医院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专科建设奏响医疗技术“提升曲”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也是国际公认的最难治的脑肿瘤之一。由于边界不清,恶性率较高,在脑部切除如此大的肿瘤(3.6×3.2×4.5cm),犹如在人的生命中枢上拆炸弹,风险性极高。”3月26日上午,郧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在太和医院神经肿瘤疾病诊疗中心专家雷军荣的带领下,历时6个小时,成功为一名54岁的左额叶胶质瘤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等病史)完成肿瘤摘除手术,该院时任神经外科主任刘涛由衷感叹“创造了生命奇迹”。

“2013年,郧阳区人民医院托付太和医院管理后,随着双方深度融合,各科室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像这类高难度手术,以前想都不敢想。”刘涛对托管成效高度认可。

医疗技术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追求一流技术,守护人民健康,是“郧医人”的夙愿。托管以来,郧阳区人民医院坚持以专科建设为载体,以质量安全为追求,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对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妇产科,细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病内科、内分泌科,筹建营养科等,学科布局更加科学。同时,实施学科建设“扶强助弱”工程,大力发展优势学科和专业,托管10年来,有13个专科创建为相应周期内的湖北省县级(二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5个专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在全市同级医院中领先。

——依托市太和医院技术优势实施学科垂直管理,积极引进和开展实用性强、疗效显著、患者欢迎的新技术、新业务。医院年均开展2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大力发展介入技术和腔镜外科技术,去年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手术1730例,其中急诊PCI手术达115例,开展常规腔镜手术1317例,能够独立广泛开展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腔镜下根治手术。

——着力建设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构建城乡胸痛、卒中救治网络体系,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持续提升救治能力,2022年有效救治胸痛、卒中、创伤患者3220例。该院成为十堰市唯一通过胸痛中心国家标准版现场认证的二级医院,卒中中心成功通过复评,创伤中心成为十堰市首批创伤中心救治建设单位。

“三四级手术量最能反映一家医院技术实力和综合能力。”郧阳区人民医院院长李胜保介绍,医院三、四级手术年均增长20%,位居全市同级医院前列。

在市太和医院专家指导下,郧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胶质瘤切除术

人才培育唱响医院发展“奋进曲”

“通过带教手术,不仅能提高参与医生的技术水平,未参与医生也可通过手术的示范视教进行学习,进而助推骨科整体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姚忠军是市太和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同时受聘为郧阳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每周四是他的手术带教时间,多年来他先后帮助科室拓展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损伤、足踝损伤和复杂创伤等骨科新业务、新技术。

“在姚主任的指导下我开展了很多手术,技术有了很大提升,现在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关节镜手术。”郧阳区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郭磊如是说。

人才是发展之本。自托管以来,郧阳区人民医院把建强医疗人才队伍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第一驱动力”,坚持多渠道引才、多措施育才、多途径用才,努力建设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

医院制订并实施“学科带头人提升、中青年骨干培养和专科人才倍增”三个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制定《中层干部聘任管理办法》,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其中,从市太和医院引进了一批懂技术、有激情、能干事的年轻业务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感染和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追求卓越和进步;规定“内科医师入职三年内必须确定专业方向,主攻一个亚专业;外科医师入职五年后每年至少掌握一项手术技能”,不断提高医生专业技术水平,推动临床亚专科建设。

近年来,该院还推进“本科硕士化、硕士博士化”,医院高级职称人员由2018年的110人增加至142人,研究生学历人才由19人增加至27人,有效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专科人才不足的窘境。经过多年建设,医院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突出、结构配置合理、充满竞争活力”的人才队伍。

“从专业技术到科研教学再到福利待遇,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也是不遗余力的。”郧阳区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何伟介绍,去年医院安排人员外出培训230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46人次,全年发表医护论文62篇,申报专利4项。同时,医院发挥“职工医疗互助基金”作用,支出4万余元帮扶住院职工26人次;慰问困难职工7人,免费为187名离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近年来按照标准及时为职工调薪晋级,兑现内部绩效待遇,千方百计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增强聚才磁场,打造人才高地。如今,郧阳区人民医院共有职工近800人,其中中级职称400余人,高级职称140余人。张成龙、吴正波、詹钊、李广森、王磊、贺艳等一大批青年医生成长为业务骨干,在患者中享有较高声誉。

2018年10月5日,郧阳区人民医院院长李胜保(中)到医院脱贫攻坚包联村开展工作

优质服务谱写医患关系“和谐曲”

“祝您生日快乐,祝您幸福祝您健康……”3月3日一大早,在郧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医护人员送上精心准备的蛋糕,和家属一起为78岁的车祸外伤患者肖婆婆送上生日祝福,戴着生日头冠的老人笑得格外开心。据悉,该科危重病人相对较多,护理团队对每一位病患都按照“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的要求推行磁性护理,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又增添了人间温情。

如何体现医疗服务的温度?一种最朴实的实践就是“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竭尽所能去解决他们的需求。郧阳区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院领导经常性带领职能和后勤岗位人员走出办公室,精准对接患者需求,不断改进工作,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速度的医疗服务,真正将“病人至上”落到实处。

——强信息化建设便民。在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预约挂号、线上问诊、缴费、检查报告在线查询以及电子票据等服务,放射、超声检查自助排队叫号,让患者合理规划检查时间,切身体验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改善就医环境为民。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舒适诊疗环境为出发点,相继建成投用地下停车场、东区业务楼,院内停车位增至500个,新增床位200余张,极大缓解了就医停车难、床位缺等问题。配套完成老旧车库改造、院前广场修建、院区道路黑化等建设。

——优化服务流程利民。完善指引标识标牌,对患者入出院全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推行门诊导医“一站式”服务,向患者提供贴心的导诊、健教、回访等服务。开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行动,聘请社会监督员,通过院内、院外两个途径关注患者各环节、全过程就医体验,督促整改患者反映的问题120余条,优化服务流程10余项。

——落实医改政策惠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异地参保患者结算流程。执行人工晶体、胰岛素等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开展医药耗材谈判节省30余万元。医用耗材占比8.11%,同比大幅下降5.36个百分点,药占比控制在23%以内。

组织医疗团队深入乡村开展“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

“像我这样的病,在过去做腔镜手术,必须到市城区三级医院做,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放心地做了,区人民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我很满意。”2月中旬,家住郧阳区的陈先生不幸罹患脾脏血管瘤,且瘤内已出血,一旦导致脾脏破裂,引起大出血,将危及生命。在市太和医院驻郧阳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专家刘炯的指导下,顺利做了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解除了这个“定时炸弹”,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参与此手术的医生王波介绍,传统开腹脾切除手术需要10多厘米的切口,具有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的劣势,而腹腔镜手术切口仅为4个0.5-1.2厘米的小孔,极大地减少了开腹手术的弊端。

“如今医院各种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得益于医院托管后太和专家的示范带教,随着新业务新技术引进来,落地生根,最终让患者受益。”王波如是说。

群众的口碑是最好的评价,数字是最有力的佐证。该院在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得国家监测指标 A+等级,在3000多家参加考核的医院中排220名,在全市名列前茅。根据郧阳区人民医院调查和第三方暗访,该院患者满意度由89%上升到96%,强力推荐度由68%上升到86%。

市太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周明(中)在郧阳区人民医院教学查房

大潮澎湃处,激越看帆起。

70余载发展砥砺奋进,10年托管跨越前行。奔涌的时光沉淀了“郧医”的光辉梦想,也承载着“郧医”的灿烂希望,更积蓄起“郧医”的腾飞力量。以托管10周年为新的契机,郧阳区人民医院将把太和医院不断深化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作者:毛以国 李琳婕 皮中来 李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