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金燕:用爱点燃山村孩子梦想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大山深处,一个老师,一群孩子,课间的操场上歌声嘹亮,格外动听。自从聂金燕来到这里,孩子们多了更多欢乐,学校多了更多生机。

聂金燕,1997年出生,郧阳区城关镇响耳河村人。2017年9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梦想,来到大柳乡化家河教学点任教,一干就是6年。她扎根深山,由于离家远,交通也不便,双休日都不回家。6年多来,她默默奉献,用爱和欢乐点燃偏远山村孩子的梦想。

7月4日,聂金燕被十堰市委宣传部评为2023年第二季度敬业奉献类“十堰好人·楷模”。

再难,也要把孩子安全送回家

大柳乡平均海拔800米,地广人稀,聂金燕老师所在的化家河教学点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000多米,化家河是大柳乡最偏远、最寒冷的乡村,每到冬季一下雪就会经常断水、断电、路面结冰。2017年郧阳区遭遇特大暴雪灾害,学校被迫停课,怎么把学生安全送回家是她最操心的事。

凛冽刺骨的寒风,高达30多厘米的积雪,山路崎岖且结着厚厚的冰,她没有丝毫迟疑,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为了避免学生摔跤,聂金燕背着他们,本来40分钟回家的路程,硬生生走了三个多小时。把孩子们都送回家时,聂金燕的裤子、鞋袜都湿透了,头上身上结了一层冰。尽管很累,但看着孩子们都安全地回家了,她心里格外高兴。

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

班上有一名二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不会汉语拼音,不会汉字书写笔顺,写字如“画画”。为了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聂金燕一有时间了就找他交心谈心,帮他从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基础笔画顺序慢慢补起,经过半年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孩子的语文成绩从最初的30分上升到了80分。

家校互动是帮助孩子进步的不二法宝。聂金燕经常到他的家里了解情况。在得知这名学生因为家庭矛盾,母亲长时间不在家,父亲一直在外务工,放学回家没人对其进行辅导和照顾这一情况后,聂金燕让他住在学校,每天早上给他做饭,晚上辅导他写作业,课余时间和他一起做游戏。

慢慢的,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开朗活泼了,也愿意和同学交往,还主动承担班级劳动。

孩子的进步,父母也很欣慰。其父母矛盾消除了,特意到学校感谢聂金燕老师。面对家长的感谢,聂金燕说:“关爱学生是老师的责任,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带活一所学校

学校条件艰苦,老师少,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聂金燕不但要教好语文课,还要上好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为了实验课,她自制了很多教具;为了上好艺术课,她学习了简谱、素描、国画,甚至拿起剪刀,做起了剪纸;体育课上,鹅卵石做“铅球”,围着农闲的土场,他们也能进行有声有色的田径比赛。只要心存美好,那就期望无限。她把美好的期望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期待着它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所有的手工作品从构思到购买原材料再到学习制作都是她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在课本上或者网络上看到好的手工艺作品,她都会结合实际情况教学生制作。从最开始的古诗配画到后来的石头画、树叶粘贴画等等,所有的材料都是她和学生一起利用休息时间上山下河去拾捡的。孩子们对手工课兴趣浓厚,聂金燕从最基础的点、画、粘开始,手把手地教学生,到最后学生能独立完成一幅幅作品。课后还带孩子们一起去挖泥土,做水果类、食物类、建筑类等泥塑。一年时间,共开展各种形式的手工课五十余节,聂金燕和她的学生们将教室的一角“填满了”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手工艺作品,装点了教室文化氛围。

如今的大柳乡化家河教学点,体艺课程开设得有模有样,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附近的老百姓都说,“我们的娃娃都喜欢聂老师这只‘金燕子’!”

(作者:聂君良 余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