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宏图·“县”在启航】湖北黄陂:农商文旅融合九省通衢桃源地 千亿强区拓展英雄之城新空间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武汉6月14日消息 初夏的黄陂木兰草原景区,弥漫着青草的香气,远处的草坡上,隐约可见牛马三五成群,悠闲地吃草。坡下的游客搭起形形色色的帐篷,或烧烤、或散步,拥抱自然,好生自在。

今年以来,木兰草原负责人聂权陆续接待了几批来自外地的考察团,其中不乏来自真正的大草原。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考察团中不少人感慨:“我们大草原要向你们‘小草原’学习借鉴。”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境内三分林地三分田,两分城乡两分水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她的多样风光;坐拥中部最大的天河国际机场,以及华中地区铁路货运枢纽核心节点武汉北编组站,绝佳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她无限动能。凭借丰富的山水资源和靓丽的旅游名片,黄陂也被誉为“武汉城市花园”。

黄陂城区航拍图(央广网发 黄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工业百强区”,成为湖北首个GDP过千亿元的县域经济体、县域经济规模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多年来,黄陂做好山水文章、用好区位优势,持续发力全域旅游,聚力建设产业强区,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36万人吃上“旅游饭”

根据《黄陂县志》记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今黄陂)人也。”位于黄陂的木兰天池,相传是花木兰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借势木兰文化,黄陂域内打造有23个景区,形成“木兰游”文旅品牌。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前来黄陂的游客数不胜数。

鸟瞰黄陂木兰草原景区(央广网发 许俊伟 摄)

“景区游客多了,农家乐的生意也好,再忙也高兴。”73岁的彭三仙正和儿媳一起忙着招呼前来就餐的游客。彭三仙原是黄陂区王家河街道聂家岗村村民,因木兰草原景区建设,搬迁至景区旁的草原新村,开办了一家农家乐。

“原来村里土壤贫瘠,吃水都困难,外出务工是很多人唯一的出路。”彭三仙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早年也曾外出务工,近年来,随着景区客流增长,自家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儿子把在外学习的厨艺带回家成为大厨,一到周末或节假日,翻台都翻不过来”。

在黄陂,像彭三仙一样靠旅游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

数据显示,黄陂拥有3A级(含3A级)以上景区18个,数量位居全国县市区前列,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0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占全区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2023中国·武汉木兰旅游大会在黄陂举办(央广网记者 朱娜 摄)

看到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聂权也越发理解父亲当初的坚持。聂权介绍,为了改善家乡的贫困状况,其父亲于2003年回乡投资,起初决定办一个养牛场。黄陂区政府和王家河街道有关负责人主动上门出谋划策,鼓励他利用当地优质山水资源,打造特色景区,木兰草原由此而生。

“前7年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但父亲还是坚持每年投资。”2013年,聂权从父亲手中接手木兰草原项目,正困于如何扭转景区连年亏损的窘境。

2014年,黄陂将木兰天池、木兰山、木兰草原和木兰云雾山四家4A级景区“打包”,以“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名称申报,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区里累计投入200亿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成130公里旅游环线,使相邻景区15分钟互通,全域旅游环线圈2小时通达,旅游环线公交直通车全覆盖,为全域旅游发展打通“大动脉”。

正是在这一年,木兰草原发展迎来了扭亏为盈的关键节点。

聂权紧抓机遇启用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服务品质,打好“木兰文化”牌,举办篝火晚会、编排实景演出、推出高端民宿,一年四季打造不同游玩主题。同时高价买土培植补种草场,举办国际风筝节吸引中外游客……到2019年,景区每年客流和收入都呈现爆发式增长。

“今年一季度,景区客流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的20%。”强劲的文旅复苏态势,更让聂权对黄陂旅游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客流强势增长的,还有上新了夜游产品的木兰花乡。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第一书记葛天才就地取材,带领村民成立武汉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流转1800亩荒地,种上姹紫嫣红的鲜花,盘活杜堂村百余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将其统一改造为农家乐及民宿,以“赏花游”为发力点,打造四季有花赏的木兰花乡景区。

2023年1月18日,黄陂木兰花乡“木兰不夜城”正式开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央广网发 黄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春节期间,木兰花乡推出“木兰不夜城”,将改造后的村民闲置房屋与市井文化相结合,以农文旅互动沉浸场景的形式呈现《木兰辞》中最具典型性和特色性的场景故事,形成吃中有游、游中有购、购中有娱的主题式不夜城。开业当天人气火爆,单日客流超3万多人次。曾经的“空心村”,蝶变成热门旅游打卡地。

如今的黄陂,已逐渐形成全域景观、全域旅游、景城融合、村景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武汉周末去哪里,黄陂景区等着您!”这句耳熟能详的宣传语,也成为黄陂旅游业发展的最好见证。

新业态新模式赋能 再现“货到汉口活”

在黄陂,还有一个新兴的国际贸易城正在崛起。

作为湖北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大区,黄陂区紧抓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坚持线上与线下、内贸与外贸、批发与体验式消费、交易展会与实体市场贸易“四个结合”,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培育消费热点。汉口北便是其中的重要着力点。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央广网发 汉口北市场供图)

“汉口北立志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已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成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武汉汉口北市场相关负责人曹天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巨变。

“刚开始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滩涂,现在已成为高楼聚集、人潮涌动的繁华新城。”曹天斌还记得,2009年10月28日,汉口北小商品、皮具、鞋业、儿童用品、酒店用品五大市场同时开业,连楼顶上都站满了人,大家都非常激动。

“开业时市场面积只有5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有600万平方米,目前还陆续在建,这也是近1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做的一件事。”曹天斌告诉记者,多年来有3万多家商户、5万余名从业人员从这里起步,或白手起家,或二次创业,做大品牌扩大规模,他们也是汉口北崛起的见证者。

性格直爽的湖北广水人付亚丽,2012年只身来到汉口北品牌服装城白手起家,起初没有货源,她前往广州、杭州、深圳等地考察选品、拿货;没有客源,她跟着汉口北组织的“拓客行”团队拼车前往周边城市发传单、做推广……

也正是在这一年,3000家服装品牌经营户,携2万多个品牌整体搬迁至汉口北,慢慢形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单体服装市场。

一晃十余年,付亚丽从代理品牌起步,到注册成立自有品牌,从线下零售、批发转战线上电商平台直播卖货,她的创业生涯紧跟汉口北的发展脚步不断“进化”。

汉口北品牌服装城内,女主播正在直播带货(央广网记者 张卓 摄)

自2018年起,汉口北着力聚焦“电商+直播”新模式,引入60余家产业互联网及电商平台、多类型直播平台、供应链机构,吸引近600名主播入驻,并由专业运营团队为线下销售商做直播培训,构建起国家级全类型直播产业园。2023年,湖北最大的纺织服装供应链公司湖北华纺供应链公司在汉口北组建,聚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

在汉口北,有成千上万名像付亚丽这样的商户在此扎根,共同努力重现“货到汉口活”的商贸传奇。

在专业市场之外,汉口北近年来相继建成汉口商业博物馆、摩天轮、儿童主题乐园、美食一条街等休闲游乐场地,同时,重点打造汉口镇、万国小镇等商业街区,拓宽消费边界。

2022年12月28日,汉口北鲜花小镇、味道小镇、名车小镇“三镇”同期开业,实现批发与体验式消费相结合,为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增添新增长极。

汉口镇沉浸式体验街区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央广网发 汉口北市场供图)

在汉口北鲜花小镇,随处可见游客推着购物车,徜徉在“花海”中选购心仪的鲜花。这里拥有2500平方米鲜切花交易大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恒温交易区。每天清晨,都有一大批产自云南的鲜花,经过基地标准化采后处理,全程带水及周转筐运输,直供武汉,享受云南同等品质和价格。

“小镇模式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产物,通过将‘游、购、娱、采’整合为一体,来吸引游客,升级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曹天斌说,“小镇模式”对国内传统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都具有借鉴意义。今后也将继续探索更多“小镇模式”,将全国优质、规模化的产业源头引入汉口北,发挥汉口北的聚集力、辐射力、影响力,产销协同牢牢把握住市场价格话语权,重塑供应链。

产业加速集聚 “黄陂造”从这里走向世界

约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仓库内,一箱箱码放整齐的货物自动在货架间来回穿梭移动,近50台无人搬运机器人正各司其职,将货物运送至指定的分拣站;定制化柔性生产线上,机械臂与人工相互配合,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台主机设备生产完成……

在刚刚开园的滠口攀升科技园一期智能工厂,每天有数千台定制化电脑从这里发往全球各地。

智能化仓库内,机器人正在搬运货物(央广网记者 张卓 摄)

“这是具备世界一流水准的5G智能化工厂。”攀升科技产品开发业务群负责人景奕昕告诉记者,公司自2015年落户黄陂以来,已三易厂房扩充产能,今年新建成的滠口攀升科技园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

扎根黄陂近十载,攀升科技获得授权专利220余项,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线上定制电脑销量全球第一,2022年实现年产能130万台,销售额近40亿元,将“黄陂造”定制电脑输送至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兴起,传统PC行业受到不小冲击。攀升科技如何实现业绩不断“攀升”?

在景奕昕看来,这一方面得益于企业抓住了电商崛起的风口,满足了用户消费习惯改变所带来的体验需求;另一方面,离不开黄陂一系列信息技术产业链政策与支持。

攀升科技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定制电脑(央广网记者 张卓 摄)

信息技术产业链是黄陂“九大产业链”之一。2022年黄陂推出专项支持政策,每年设立5000万元产业专项支持资金,全生命周期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从小到大”。

“下一步,攀升科技将围绕新型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强研发创新攻关,在产业链内进一步集聚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黄陂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景奕昕说。

不仅是攀升电脑,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黄陂加速集聚,推动一大批“黄陂造”走向世界。

模拟检测、维修、调试设备……在位于黄陂的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操作者们正在“数字工厂”里借助VR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生产过程。在沉浸式巨幅大屏画面中,实时精准地显示出每一位操作者的动态定位、设备的运行状态、产线整体的能耗情况等信息。

资料显示,武汉市65%的地铁车辆都产自这里,湖北省首列全自动智慧驾驶列车也是“黄陂造”。

坐落于黄陂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央广网发 喻玨亮 摄)

“武汉长客公司将以产业技术创新带动武汉市轨道交通产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武汉轨道交通产业立足武汉、走向全国、辐射世界。”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汪忠海说。

当前,黄陂正以比亚迪刀片动力电池武汉公司为龙头,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以一家全国黄金珠宝生产头部企业为龙头,打造珠宝时尚制造基地;以武汉中车长客为龙头,打造轨道交通制造基地;以宾理高端智能网联汽车项目为突破,谋划打造整车制造基地。用“四大产业集群”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打造武汉制造业发展新高地。

开局显成效。2023年一季度,黄陂开工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19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9.4%。昔日木兰故里,正锚定“大汉口、新空间”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面发力,再造一个千亿黄陂。

【百家读城】

大美黄陂 未来可期

□李鲁平

武汉黄陂,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俯瞰武汉地图,透过一组数据,或许能找到些许答案。

黄陂的版图面积2261平方公里,占武汉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武汉面积最大的区,黄陂有武汉市最高的山——双峰尖,最洁净的湖——木兰湖,最大的森林公园——素山寺森林公园。黄陂有大小河流31条,森林面积占武汉市的二分之一,水域面积占武汉市的六分之一。

这里文脉悠长,很多人为武汉有3500年的建城史自豪,而这个历史的起源便来自黄陂的盘龙城。距今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早期遗址,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

这里商贸繁荣,拥有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熙来攘往的市民在这里选购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复古风情街讲述着老汉口的斑驳记忆,穿越感十足的历史建筑街景、新鲜多样的变装游戏、琳琅满目的国潮文创产品,频频刷爆市民的“朋友圈”。

黄陂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获评“中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现已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6个。今天的黄陂,到处是木兰文化打造的文旅新气象,以木兰大道为轴,大道两侧的山岗、丘陵、湖泊、田野之间分布着23家景区,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打卡旅游。

在黄陂,游客可以体验华中大都市的草原风情;欣赏四季花开如画的浪漫花海;沿着旅游环线,在特色各异的“木兰系”景区品味木兰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与此同时,黄陂工业总产值迈入了千亿大关,连续4年保持县域经济规模全省第一,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湖北高质量发展重点区。

历史与现实在此融合交汇,站在新一轮赶超跨越的历史关口,黄陂这片土地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

近十年来,这块神奇的土地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汉口北大道、巨龙大道、武汉绕城高速、四环线、轻轨一号线、黄陂全域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域旅游、汉口北崛起,书写了黄陂的新变化;武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则描绘了黄陂巨变的新内涵。

今天,无论走在木兰大道上,还是穿行于巨龙大道上,抑或是行驶在黄陂的旅游公路上,放飞于黄陂的山水间,无一不感受到黄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迷人风姿。

千载底蕴厚植文化自信,大美黄陂,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