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舞龙舞狮玩不起,而是“凤舞吉祥”更有性价比~

月圆花常好,华灯醉流光。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闹花灯、玩龙灯和耍狮子。而在十堰郧阳区,独一无二的凤凰灯舞,总是能在一系列民俗表演中脱颖而出。

旭日初升,两只五彩丹凤引颈舒翼,翩然而舞,时而翱翔于云空,时而穿梭于花丛,鸾凤和鸣,丹凤朝阳,出神入化。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凤舞、擦痒、理羽、打盹、朝阳、点头、扑翅、回巢等十八般武艺,惟妙惟肖,鲜活灵动,栩栩如生。

吉祥如意的凤凰、荣华富贵的牡丹和光明幸福的太阳,在柳绿花红的春光里,在田园牧歌的律动中交相辉映,演绎和描画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神态意境,令观者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和百鸟之王,寓意吉祥和永生。楚人崇凤,先祖祝融是火神、风神,也是“凤”的化身。龙飞凤舞的图腾是帝王权贵的象征,有“龙在上而凤在下”的说法。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将其改为“凤在上而龙在下”,自此朝野“凤凰”的形象便多了起来。

十堰市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中心,楚风、豫剧、汉剧、秦腔、民歌、小调、曲艺、舞蹈、彩绘、雕塑、花灯等民间艺术种类繁多,东西南北多元文化在此汇聚、融合、创新和发展。

当地民间艺人根据史书记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图画描述等内容,扎制出金凤凰,同时加入了地方花鼓、民歌小调、乐器吹打和杂耍表演,创作成郧阳凤凰灯舞。

《诗经·大雅》有云:“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々萋萋,雍雍喈喈。”郧阳凤凰灯舞是集舞蹈、曲艺、体育、工艺、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有“楚人崇凤活化石”之称,有着重要的美学研究和艺术推广价值。

郧阳凤凰灯舞,北宋时期从淮河流域传播到汉江流域。明成化年间,汉江河畔开府设郧阳抚治(1476年—1680年)。当年,凤凰戏楼建在原郧阳老城四眼井旁边,临城北后街。这座有凤凰雕花青石台阶和雕刻龙凤的石窗户、石走檐、石门脑的大宅院,是艺人们靠凤凰灯舞演出置办起来的家业。占地两亩的院子,即是凤凰灯舞的场子,能容纳二三百人。

据《郧阳凤凰灯舞探秘》一文记载,1908年秋,乌兰木奇,这位鄂豫陕川凤凰灯舞的鼻祖,带着20多名民间艺人,从河南淅川县荆紫关古镇迁徙至郧阳城。乌兰木奇耗时30年,在楚汉之地以周游的方式,交流、传播祖上流传下来的凤凰灯舞、龙凤戏剧、小品等传统节目。

乌兰木奇死后,儿子小凤凰带着凤凰灯舞班子去郧阳城、十堰老街、郧西、竹溪等地,遍访好龙喜凤之友,切磋凤凰文化。当时,他们收徒李新痒、燕文彦等千余众,遍布郧阳城巷。

改革开放后,郧县(现郧阳区)文化部门大力发掘凤凰灯舞艺术。“每年元宵节,家家户户门前挂凤凰灯,难道就不能玩凤凰灯舞?”能工巧匠鲁传太以农户每年正月十五在大门两边挂的凤凰灯为原型,设计出新的凤凰灯舞道具。

祖传的凤凰表演与民间花灯舞蹈互相糅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郧阳凤凰灯舞。后来,民间艺人按道具图纸上的要求,精心修削出竹篾条扎骨架,用红黄绿紫赤橙黑白皮纸、细布、彩纸和上光色纸等裱糊粘贴,按头、颈、身、翅、尾、腿六个部件分别制成,然后组合连接,构成了凤凰灯的整体形象。

史清是地道的郧阳人,今年59岁。他作为“郧阳凤凰灯舞”项目的骨干演员,2017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史清师承郧阳凤凰灯舞第四代传人耿少臣,16岁就能在“凤头”“扑翅”等高难度动作中展现“十字诀”技术。30余年来,在乡镇传承及参加省级以上的传播活动中,成为骨干力量,在本地深具影响力。

如今,郧阳凤凰灯舞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集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工艺美术于一体的独特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中唯一一个灯舞艺术形式。它以鲜明的“楚人崇凤”图腾文化象征、追求真善美的崇高文化内涵、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而备受关注,入编湖北省小学六年制第三册《美术》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和《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2009年春节期间,由湖北省组织的郧阳凤凰灯舞代表湖北省赴澳门特区参加春节习俗展演;2010年,郧阳凤凰灯舞应邀参加西安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2016年1月,受驻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邀请,郧阳凤凰灯舞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2016欢乐春节”系列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3月和8月,郧阳凤凰灯舞走上了央视《星光大道》、《回声嘹亮》、《魅力中国城》的舞台。

郧阳凤凰灯舞还曾荣获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表演优秀奖,受邀请参加了西班牙中国灯文化节、新千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庆典等大型展演活动。凤凰灯舞先后在国际国内百余场大型活动中汇演展示,被称为“中华非遗一绝”,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之花必将薪火相传,绽放异彩。

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

让我们一起感悟

十堰这片热土上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窥见文明的传承之韵

让非遗“活”起来

十堰文旅期待与您同行

共赴传承之约~